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曹蕾在“中国欧洲研究智库网络”成立仪式上的主旨发言

时事   2024-11-13 01:27   北京  

2024年11月9日,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曹蕾应邀出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国欧洲研究智库网络”成立仪式暨首份年度研究报告《多极化世界中的中欧关系》发布会,并作主旨发言。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中国欧洲研究智库网络”成立仪式暨首份年度研究报告《多极化世界中的中欧关系》发布会。“中国欧洲研究智库网络”的成立,是国内学界整合资源,推动对欧洲研究,助力中欧关系发展的一次重要创新,年度研究报告是该网络的第一份重要成果。我谨代表外交部欧洲司表示热烈祝贺,对广大学界同仁长期以来对中欧关系和对欧外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临近岁末,回首一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同欧洲国家的交往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习近平主席5月成功访问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中方接待了比利时、荷兰、德国、芬兰、斯洛伐克、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已经或即将访问欧洲国家。中国同欧盟积极落实第24次领导人会晤成果,人文、绿色等高层对话成功举行。中欧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中国已对近20个欧洲国家免签,双方人员往来大幅增加,“三年一万,欧洲翻番”的人文教育合作倡议加快落实。中欧还就乌克兰危机、巴以问题等保持坦诚沟通,就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金融体系和世贸组织改革等全球治理问题加强协调。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对话合作,追求互利共赢,成为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共识和政策选择。
在看到中欧关系迸发活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负面的现实。国际形势的影响、地缘冲突的挑战、外部力量的干扰、结构性竞争的加剧等,使中欧关系面临新变局。欧盟在经贸领域出台一系列保护主义的限制性举措;一些欧洲国家加大在中国周边和亚太的军事活动;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欧方仍不时出现错误言行;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上,欧方继续向中方推责施压;欧洲对华舆论氛围仍不够客观友善。在这些现象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是认知,欧盟对华“三重定位”不断向竞争面、对手面倾斜,甚至有人鼓噪中国是欧洲的“安全威胁”。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前几天,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再次印证了百年变局和时代转折的复杂演变,世界向何处去,各国如何应对,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重拾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没有人愿意重回阵营对抗的冷战时代,更没有人愿意延续唯我独尊的单边霸权。这就是中欧关系的时代背景,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在此,我要重申,中方完全有信心妥善处理复杂挑战,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中方的信心来自对时代大势的把握。虽然世界并不太平,但人类发展进步大方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大趋势不会改变。中欧作为多极化的两支力量,既有责任也有意愿,以多边主义方式,共同推动世界稳定繁荣、向好向善。这是中欧最重要的战略互信基础。
中方的信心来自对欧洲历史的观察。70多年前,法德等欧洲国家建立煤钢联营,将关键战略部门交给昔日对手,以一体化开启了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欧盟自身发展证明,相互依赖不是风险,利益交融不是威胁。相信富于理性和反思精神的欧洲,会坚守一体化的初心,回到多边合作的正轨。
中方的信心还来自于中欧关系的累累硕果。中欧已建立起紧密依存的利益共生关系,当前中欧贸易额高达近8000亿美元,每分钟就有150万美元的贸易往来。欧洲的经验助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市场与产品事关欧洲企业家和消费者的福利。纵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但利益纽带割不断,人民交往隔不开,各国的理性与务实始终是主流。
中方对欧洲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并发展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在各自探索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理应彼此支持、携手向前。
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但不希望一体化变成自我封闭、保护主义的堡垒。中方支持欧洲战略自主,但不希望以自主之名脱钩断链、鼓动地缘竞争。中方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不希望看到选边站队、阵营对抗。

明年是中国同欧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展望前景,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沿着自主互惠、造福世界的方向稳步前进。
我们将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引领,同欧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为世界提供稳定性。
我们将基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同欧方巩固并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在扩大开放中解决欧方的利益关切,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造福中欧人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我们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的精神,同欧方开展各领域、各层次对话,包括人权对话,树立对彼此的理性客观认知,增强中欧关系韧性,丰富人文交流,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夯实民意基础。
这是中方在时代变革的关键时刻,向欧方发出的真诚邀约,我们期待欧方积极回应,相向而行。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关于申请2025/2026学年“欧盟之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通知(中英文)

驻欧盟使团英文新闻电子期刊 China-EU Dynamics Newsletter (2024.11.11)

林剑:中意文物返还合作成果是两国友好的鲜活例证

林剑:中方愿同印尼方积极探讨开展包括共同开发在内的海上合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中国驻欧盟使团
欢迎关注中国驻欧盟使团官方公众号。坐标布鲁塞尔,我们将为您带来中欧交流合作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