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正月初六,时值立春。当天一大早,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街道上锣鼓、唢呐齐奏,鞭炮齐鸣,好不热闹。胥河两岸、苏皖两省的2000多名村民正身着彩衣、敲锣打鼓。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降福会”正隆重上演。
当天8时,随着一声响亮的铜锣响起,降福会正式拉开帷幕。小马灯在前方开路,锣鼓龙灯、妇女腰鼓队紧随其后。接着是“肃静”“回避”“收灾”“降福”四面牌子开道,23位“战将”身批战甲、打着各式旗号依次登场,每一战将神祇后均配有彩旗、大马(灯)、马童等,最后是“东平王”张巡抬座和护众,整支队伍犹如出征般延绵三公里,声势浩大,场面壮观。队伍所到之处,都会吸引众多乡亲驻足观看。全队由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出发,沿定埠、桠溪街道及所属村落依次进行,走街串巷。
“降福会”现场
“降福会的活动形式一般以巡游、民俗表演为主。”定埠民俗文化村副会长、降福会非遗传承人王成介绍说,“现在还融入了小马灯、大小锣鼓、挑花篮等多项民俗非遗项目,让活动场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郎溪本地,降福会俗称“出会”,是用来纪念江淮及江南人民心中英雄张巡的一种民俗表演,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和普通非遗项目有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不同,降福会横跨了皖苏两省的胥河两岸。其中南定埠村隶属于安徽省郎溪县,北定埠镇隶属于江苏省高淳区。每年的降福会并不是梅渚人自己关起门来办,而是由胥河两岸村民共同妆扮,是两地人民共同维护和打造的文化盛会。
时至今日,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降福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盛宴,也吸引了省内外多地的民俗专家、摄影爱好者,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活力。
“听说今年过后,降福会要每隔三年才能出一次,所以带着家里人一道来感受一下。”周边村民汪桂美说道,“场面很热闹,这样才有年味嘛。”
胥河水面波光粼粼,巡游队伍在两岸群众的翘首注目中渐行渐远。此刻,非遗血脉在皖苏同频的锣鼓声中流淌,这不仅是民俗的薪传,也是同根同源的守望。
视频 | 高一帆 全媒体记者 严震
编辑 | 张蓉 侯国庭
二审 | 鲍璐 张玉荣
三审 | 孙力
主办 | 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