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认知低的人

文摘   2024-11-20 06:00   浙江  


做好自己,莫渡他人。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曾有个年轻人,整日乞讨度日,食不果腹,常常哀叹命运不公,
富人看到后,好心的提醒他可以去做工,来养活自己。
谁知,年轻人冲富人大骂道:“你居心不良,想让我替你干活,门都没有。”随后,继续乞讨。

汝之蜜饯,彼之砒霜。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越低,越难看到事物的真相,若是强行说教指点,不仅无法唤醒别人,还会消耗自己。

做人最大的通透,就是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认知低的人。
认知越低,越是固执
《论语·卫灵公》中有言:“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认知较低,视野狭隘的人,看人看事相对局限,喜欢指责评判别人,很少反思改变自己。

而认知较高,眼界宽广的人,看待问题角度较多,能够看清事情本质,懂得内省提升自己。

可见,认知越高,越懂反思兼容;认知越低,越是固执己见。

曾经有两个人,想要从魏国前往楚国,楚国位于魏国的南面,而由于不知道方向,马车一路向北行驶。
两人沿途休息的时候,遇到不少人,都说:“楚国在南边,你们方向反了。”
第一个人听后,发现确实走错了路,便立刻调转了方向。
第二个人听后,说:“不要紧,我的马跑得快。”路人说:“可是你的方向错了。”那人又说:“没关系,我的粮食带得多,盘缠够。”说后,就继续朝着北方走了。
可以看出,第一个人认识到了方向的重要性,所以能即时调整;而第二个人认知不到方向的意义,因此南辕北辙。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人们只认知自己想要认可的东西。”

人人皆是如此,很难理解超出认知以外的事情,因此与其说服改变,也无法改变结果,不如顺其自然,让他人自己参悟。

让别人自觉完成认知突围,自行战胜人生课题,是对人性规律的敬畏,也是对别人生命的尊重。

认知越浅,越爱争辩

《论语·卫灵公》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圣人告诫我们:如果彼此对大道和世界的认识不同,就不必多说,无需争论。

同一个世界,认知深浅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
一个人认知越浅,看问题就越表象,总是以偏概全,争辩不休。

有一次,狄仁杰带着仆人赶路回京,一路上风尘仆仆,两人的衣衫都有些破烂。
途中遇到了一家大客栈,想在此休整一番,不想,刚进店不久,客人的银子就不见了,
小二很快便指着两人说:“肯定是他们偷的,看他们一脸寒酸样,就不像是好人。”
仆人听后,很是生气,与小二争了几句,谁知小二越说越起劲,就在仆人想要再还口时,狄仁杰制止了他。
事后,仆人有些埋怨的说:“大人为何不让我说?”狄仁杰笑笑说:“若是能说通,又何至于此呢?”

的确,话要与懂得的人说,理要跟明白的人讲。

庄子也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不必和只见过井水的青蛙讨论大海;不要与只经历夏天的鸟虫讲述冰雪。

认知不同,保持沉默;境界不同,不多争辩,才是历经世事后的大通透。

做好自己,莫渡他人

《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智慧通达的人,行动敏捷,言语谨慎,
若是别人有觉醒的意愿,就引导纠正;如果没有改变的想法,便正己修身。

孔子的弟子子路,刚开始跟随孔子学习,性情直率暴躁,不讲礼仪规矩,孔子并未过多关注说教。
孔子的其他弟子不解地说:“您对我们教导严苛,为何对他如此偏袒?”孔子笑笑不多言,而是依旧每日克己复礼,讲学修身,
渐渐地,子路意识到自己许多时候出言做事不合理,便开始向孔子求教,孔子才慢慢引导,
后来子路不断精进自己,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而其他的很多弟子,也大多学有所成,共同将儒学弘扬光大。

想到作家林清玄曾写过:“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

人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次由愚者走向智者的历练。
认知不达时,多反思自己,意识到不足就是最大的收获;
认知深刻时,多警醒自己,不过度干涉才是最好的帮助。

曾仕强先生曾说过:“人生是一场自我觉醒的修行。”
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都有觉醒的力量和悟性,只是时机有所不同。

因此,遇到认知低的人时,不过度提点,不试图改变,不强行叫醒,
时机成熟时,真心帮助他人;机遇不到时,用心做好自己,就是最智慧清醒的活法。

余生,愿我们勇于突破认知局限,不固执,少争辩,不执着叫醒别人,多专注觉醒自己。
认同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木木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国学生活
【国学生活】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