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美景寄乡愁

政务   2024-10-11 17:41   河南  

翻开许昌人的相册,总有一张以西湖公园为背景的照片;谈起许昌人的童年,总会说到西湖公园里的大象滑梯;回忆许昌人的恋爱史,在小西湖上泛舟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小西湖、西湖公园,那是许昌人满满的回忆、记得住的乡愁。



小西湖源于东汉,盛于唐宋,文化积淀深厚。旧时,小西湖碧波荡漾,游船往返,红莲斗艳,林姿秀丽,亭台楼阁掩映,令人陶醉。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程颐等文人墨客长居小西湖赏景、吟诗。苏东坡曾称赞“西湖虽小亦西子”。


“说到经历过战火的许昌,小西湖得以重生,成为公园,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了。”在市公园管理处已工作30多年的任红介绍。据史料记载,1953年成立西湖公园筹备组,1958年西湖公园正式建成。1961年,22岁的雍来云到许昌工作。据他介绍,西湖公园在1962年前被称为西湖花园,1963年至1968年被称为许昌市园林管理所,1968年至1972年被称为许昌市道路园林管理所,1972年12月底被称为许昌市西湖公园,1984年成立许昌市公园管理处。



1972年,西湖公园升级改造,并建起了围墙;1974年8月1日,西湖公园重新与市民见面。市公园管理处老职工张秀峰说:“升级改造后的西湖公园有了较大改观,园内景致更加美观,增设不少亭台楼阁,重建了德星亭,西北角建起动物园,新增的仙鹤假山和雷锋像成为公园的著名景观。开园当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当时门票是2分钱1张。”


西湖公园的门票价格最初是2分,20世纪80年代先后涨到了1角、2角,1994年涨到了5角,1997年涨到了1元。1元的票价虽说不高,但挡住了不少市民进园游玩的脚步。


2003年,许昌日报社记者到西湖公园暗访,进园后发现,偌大的公园内空荡荡的,游人稀少,便以《公园淡季:门可罗雀》为标题撰写了一篇新闻,反映当时的情况。


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后,自2005年国庆节起,西湖公园免门票开放。经过半年多的市场考验,降低了门槛的西湖公园一改往日的门可罗雀,游客纷至沓来。更为可喜的是,开放姿态为西湖公园吸引了大量资金,各种游乐设施纷纷上马。



市公园管理处的张晋玲介绍,西湖公园免门票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每天进园人数都超过5000人次,双休日屡屡突破万人关口。第二年(2006年)元宵节,进园人数达到了6万人次,远远超出西湖公园的接待上限。据统计,西湖公园免费开放后各个时段的入园人数均比过去增加近一倍。


进入21世纪后,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西湖公园“还园于民”“还绿于民”,把围墙改为透绿护栏,拆除了建安大道西段河岸对面的100多间门面房。市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冯静说:“为了城市发展,我们必须这么做。门面房被拆掉后,在原址上建起了透绿护栏,市民站在建安大道西段护城河畔,就可以看到西湖公园北部的景致。西湖公园变得更美了,和市民的距离更近了。”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西湖公园在2012年、2017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


冯静说:“在提升改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挖掘开发西湖公园的历史人文内涵。通过的‘以宋代文化为主线、三国文化为底蕴,多元文化辐射’要求,兼容相关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人物塑像、群雕、浮雕、画舫、廊亭、彩绘、诗词、楹联等形式,在聚星岛的德星亭、德星广场和红莲岛予以充分体现。”


不仅如此,在提升改造中,西湖公园还增设了莲花台、石堤、水中雕塑以及多处亲水平台。水中植物以荷花为主,香蒲、芦苇等间植于驳岸上,形成了美丽的水岸景观。还增加了白雪公主、白鹤、迎宾芙蓉、金合欢、案头春等荷花品种,再现了西湖莲舫胜景。随着水系环通,如今乘坐游船可穿越而过,领略小西湖、西湖公园的景致。


随着我市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西湖公园的未来将更加美好。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西湖公园未来发展的核心是以“公园城市”为建设理念,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和市民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模式,把西湖公园打造为许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丨何巧学   责编丨邢伟

审核丨王建晔   终审丨张语

内容来源丨许昌时刻

精彩魏都
精彩魏都是魏都区传递政务信息,提供便民服务,倾听百姓诉求,发布民生资讯的平台。传递魏都声音,讲述魏都故事,服务魏都百姓,见证魏都历史。爱生活,爱魏都,精彩魏都伴您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