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地处马边至大关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历史上,1917年和1974年两次强震分别达到6.8级和7.1级,给当地造成了惨痛损失。汲取历史教训,大关县坚持以人民安全为核心,将防震减灾工作责任落实到村组,切实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典范,大关县翠华镇黄连河村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安全网”织密之路,以细化预案、组建队伍、广泛宣传和排查隐患为抓手,将防震减灾工作落细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预案机制 建好指挥体系
黄连河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组建村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小组,涵盖综合协调、灾情收集、抢险救援等职责。每个小组由村“三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及镇挂村干部负责,震前强化培训,震后快速响应。
同时,各村民小组因地制宜制定地震应急工作方案,以住户为单元划分“微网格”,安排专人负责规划安全转移路线,推广以敲锣为号的避险措施,并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实施“一对一”包保兜底,确保地震发生后转移避险快速有序。
组建多支队伍 延伸应急触角
黄连河村依托基层力量组建了4支应急队伍,将抗震救灾网络覆盖到每家每户。“第一响应人”队伍是以村党委书记为核心,实行AB角管理,确保震后第一时间上报灾情、组织群众自救互救。“一长四员”队伍包括村民小组长、防汛抗旱应急员等,平时负责监测和普及防灾知识,灾时协助抢险救灾。摩托车突击队则由青年党员和团员组成,在道路中断时骑摩托或徒步进入灾区核灾报灾。此外,普通民兵连负责片区内的搜救、群众转移和隐患排查,确保灾后救援及时高效。
强化宣传演练 提升防范能力
黄连河村通过多种形式提升群众防震避险意识,每年开展集中宣讲、分发宣传资料、推送防震减灾视频,并利用应急广播和院坝会面对面讲解。定期组织防震减灾综合应急演练,检验队伍战斗力,让群众熟悉避险措施,增强应急技能。
此外,黄连河村还通过分片区的逃生演练,帮助村民掌握避险常识、自救方法和应急避难场所分布,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排查风险隐患 扫清安全盲区
要降低地震造成的影响,一定要确保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监测到位。黄连河村全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5个,目前,4个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已经全面完成搬迁避让工作,其余11个已列入治理计划,全部隐患点均落实了监测和防范措施。此外,黄连河村还确保住房安全保障到位。近年来,共实施村内异址重建89户、搬迁101户、加固15户、拆除危房152户,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2024年,完成18条村组道路边坡清理、侧沟清淤,排危除险4处,改造老旧电力杆线20余千米,逐步消除次生灾害风险隐患。
防震减灾 筑牢人民安全屏障
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黄连河村坚持“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紧紧围绕“防”“抗”“救”三大环节,全面夯实基层防震减灾基础,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屏障。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黄连河村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安全生产工作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