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 | 华策集团出席“凝聚青年影视力量 让世界读懂中国”沙龙

企业   2024-10-06 22:50   浙江  

9月20日下午,北京文化论坛以“凝聚青年影视力量 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郎园Vintage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电影局承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到会并致辞


《去有风的地方》总策划、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受邀出席活动,就“青春化表达如何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交流心得体会。

主持人:当初在制作《去有风的地方》这部剧的时候,您和团队对于大理城市品牌文化建设的设想是什么样的?因为它要跟以往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区别。


贾尧:首先是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为什么叫《去有风的地方》,因为当时整个团队第一次去大理的时候,一下飞机真是好大的风。“风”一开始是指物理之风,但后来大家在故事当中看到了温暖治愈之风、非遗文化之风、田园浪漫之风,这就是在创作者心里不断深入、扎根、了解、具化,最后再升华的过程。我们积累了上百万字的采访,包括大理本地人、非遗传承人、旅居新大理人等等,从中提炼出了共同的情感诉求。所以核心是创作者对于故事初心的把握。


第二方面,在于整体的拍摄制作。为什么《有风》能够“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倒不是我们创作得有多好,应该说我们提炼得足够好,把大理的风景、气质和文化挖掘出来了,并且用年轻人能够欣赏的方式讲述出来了。剧中的云苗村,是我们团队跑遍大理各个角落把美景汇聚而成。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制作逻辑。



主持人:如果您拿到一个跟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相关的项目,一方面我们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一方面又要兼顾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效益,您怎么做协调和平衡?


贾尧:非常大的一个课题,我不一定能够很完整地解答,但是我可以从两个维度分享一些实践做法和思考。


第一,回归到本源“内容为王”。我们之所以现在在台上是因为作品爆了,核心还是要把内容打造好。去年华策出品的《一路朝阳》讲的是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奋斗的故事,在朝阳取景,也引起了打卡热,是因为大家能够共情,在故事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真实质感和情绪挖掘一定要落地。《去有风的地方》经历了四次大转场,因为这样能够让这个故事的文化内涵在镜头里最极致地体现,这是对内容的较真和执着。剧火了之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点赞了这部剧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为什么大家以前不愿来体验非遗,不是不喜欢,是不知道这个东西这么好玩这么有价值。我们通过镜头让年轻人知道了非遗原来这么有魅力,这就是一个创作者的初心以及我们的成就感。


第二,文旅运营方面,我们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搭建有风小院的时候我们想搭建得这么好,最后把它拆掉很可惜的,我们自己运营试试看。后来我们把小院变成了咖啡厅,旁边的院子变成了民宿,现在村子每天游客超过上万人,整体带动作用还是很显著的。做运营和内容都要有匠心,现在参与运营的都是当地“00后”村民,他们对内容的热爱,转化为线下对待游客积极善良温暖的态度。产业怎么跟内容相结合也是要花心思的,这是大课题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前不久在中国文旅产业博览会展出,这是第一次影视内容有了自己在文旅博览会的展台,结果我们线下很多助农产品卖爆了,说明大家还是很喜欢的,喜欢好内容,喜欢内容相关的衍生品。


主持人:最后请每一位嘉宾简单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议题的感受,或者有没有哪些作品可以和大家见面?    


贾尧:我特别喜欢今天这个议题:“凝聚青年影视力量,让世界读懂中国”,特别符合我的初心。我之前是干外交的,为什么搞影视,就是希望能够让世界读懂中国,而影视文化是最好的媒介,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的精神面貌,中国的文化价值内核,并真正影响到他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看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影视人、文化人承担的历史使命。


最后分享一句话,可以作为创作者的方法论之一:“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我们经历了一些创作之后,觉得最主要的核心是怎样通过我们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结合对国际化和年轻人的一些理解,能够把这些真实可感的烟火气、以小见大的人性美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感染更多人,让更多国际友人们能够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认同中国,大家能够双向奔赴,最终拥抱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平的未来。


关注“华策影视HUACE”视频号

精彩推荐

喜报!华策集团《我们这十年》《去有风的地方》两部力作双双捧得飞天奖

华策集团16座“飞天奖”背后

华影学校新学年开学 赵依芳校长:七句肺腑之言送给年轻的你们


华策影视
国内影视行业龙头企业,荣获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九届(十八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已形成以影视内容为主业,涵盖内容生态、影视文创基地、影视职业教育四大板块的综合影视传媒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