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记者 曹蒙洁
从千年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到千年后“嫦娥”赴寰宇、“天问”探星河,中国人对头顶这片浩瀚星空的求索从未止步。
当乳白色箭体傲然挺立,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和湛蓝的“中国航天”字样再次闪耀,流淌在中华民族浪漫基因里的飞天梦在这个初冬又一次被热烈点燃。
11月15日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随着01指挥员张楠点火口令响起,搭载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拖着长长的烈焰直入苍穹,巨大的轰鸣霎时响彻海天。
这一刻,所有的欢呼与呐喊、泪水与感动、欣喜与期待,属于中国航天!
把脉风云,护梦想远航
风和日丽,是每次火箭发射任务的期许。然而,现实的风雨总是不请自来。
任务前几天,台风“天兔”“桃芝”“万宜”“银杏”四“台”共舞,让发射场一度陷入紧张。面对大家对发射是否会再次延期的担忧,气象系统指挥员陈阳笃定地回答:“如期!”
“如期”两个字的背后,是陈阳和团队成员对天气情况的精密推算和掌握。任务期间,他们24小时不间断观测场区内实时温度、湿度、气压以及风向风速,持续传输交换气象数据数十万条,为上级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高空风合格。”夜幕降临,距离火箭发射还有4个小时。值班机房内,陈阳紧紧盯着数据接收终端内不断变化的气象要素数据。
2009年,刚毕业的陈阳怀着满腔憧憬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一名航天气象人。刚来第一天,陈阳的师父告诉他,每个气象员手中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晴雨表”,这是他们与天气的浪漫约定。
翻开陈阳的“晴雨表”,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到这里15年来积累的气象经验,有观测心得和天气预测,也有实时气象要素变化数据,具体到分,精确到秒。
风从哪里来,云往何处去,浪花何时起,雨滴何时落,自然天气的神秘力量最后都变为一条条数据被陈阳捕捉下来。
对于这位气象专家来说,和天气相处,就是要不断和它们“较劲”,摸清它们的“脾气”。
航天发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显著,人和常有,而天时莫测。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海南岛东部,强台风、强雷暴、强降雨、高温、高湿、高盐雾考验着这座年轻的发射场。要想从瞬息万变的天气中推演出万无一失的发射“窗口”,不仅考验气象预报员的专业素养,也考验预报员对任务“窗口”的把控能力,更考验预报员的心理素质。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陈阳和团队成员始终“以不变应万变”,用沉稳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迎狂风、斗雷雨,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把脉风云。他们一次次“逆行”,锲而不舍地为火箭发射找寻最佳“窗口”,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凌云天眼”。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陈阳习惯性闭上眼睛,感受风的气息。
一切就绪,可以“出发”!
荧荧星光,照亮漫漫征途
11月15日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黄国畅 摄)
烈焰激射,天舟启航。
火箭尾焰的光芒划破漆黑长夜奔向太空。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入轨参数精度满足“圆满成功”评定准则。指挥大厅又一次亮起喜庆的“大红屏”,欢呼声和掌声雷动。
不同于室外的热烈庆贺,通信指挥中心气氛依旧紧张。操作控制室内,技术室副主任赵准一动不动盯着屏幕,手上的鼠标迅速滑动。
火箭腾空的硝烟散尽,通信人的战斗还在继续。
“每次执行任务,我们都是最早一波进场,最后一批撤离。”从接到发射任务到火箭顺利升空,赵准和通信指挥中心的科技人员已经在机房坚守近2个月了,这种状态对大家来说,再正常不过。
为确保链路通畅,通信各点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他们对关键技术反复验证,对任务流程持续优化。
“进行网络丢包试验……”在紧张地核对完传输、视频等通信设备的技术状态,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赵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次,又是漂亮的一仗!
陪伴这座年轻航天城共同成长的赵准,是大家口中有名的技术大拿。虽然已经在数字战场鏖战十几个春秋,但每次受领任务,赵准都保持第一次的冲劲和谨慎状态。在他的标准里,绝不带任何隐患和问题上天。
一次发射任务前,进行网络性能测试项目时,突然出现了丢包情况,当时智能网管软件和流量分析软件并未发出异常告警。赵准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他带领团队快速定位,追溯来源,最终准确定位问题并及时处置。不放过任何细小隐患,这是赵准和航天通信人的工作态度。
科学是理性的,飞天是浪漫的。在通信人的世界里,可能毕生都无法亲眼看到火箭升空的绚烂。对他们而言,发射只是屏幕上的一串电波,或是耳畔的那阵轰鸣,而“技术状态正常”是他们对任务圆满成功最浪漫的告白。
屏幕上的线路错综复杂,数据跳跃闪烁,千万条看不见的电波伴随腾飞的火箭跃向太空,穿梭在预定轨道上,它们宛如一束束星光,织成“天网”,洒满银河,守护着“太空家园”。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许多像赵准一样的航天人,他们默默奋战在幕后,为火箭升空保驾护航。天问、梦天、嫦娥、天舟……每一次发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次任务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合力托举。
筑梦未来,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今朝蟾宫愿,万里始文昌。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不仅会为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送去生活必备品,还给他们准备了春节、中秋、端午等各个节日的礼包,每一位将在太空当中度过生日的航天员,都有专属的个性化生日礼包。同时,“舟”上还搭载了各种用于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位特殊的“乘客”——月壤砖,此次任务它将随天舟八号一起进入空间站。
“月壤砖”,是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而成的,它采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密度与普通砖块相当,抗压强度却是普通红砖、混凝土砖的3倍以上,用于未来月球基地的建造拼装。为了验证“月壤砖”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宇宙辐射作用对其的影响,它们将在空间站接受暴露试验。
或许,每个航天人心中都有一个欲上寰宇造琼楼的梦。在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蟾宫折桂神话故事中长大的许琪琪,小时候也常常会幻想天宫是什么样子,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有广寒宫,月桂树下是否有嫦娥玉兔嬉闹。
长大后,许琪琪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火箭控制系统的一员。见证了“嫦娥”奔月、“玉兔”巡月、“天问”探宇,亲历航天人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勇于追梦、不断圆梦,中国人何时登月造房子的畅想也在许琪琪的内心不断生根发芽。
如今,担任“金手指”的她稳稳按下红色点火按钮,亲手将装载“月壤砖”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入天宫。乘“舟”远航的,还有少年时那颗澎湃的心。
“期待月亮上的‘广寒宫’早日建成。”许琪琪笑着告诉记者。
神话是前人对天空的想象,航天是今人亲手创造出来的神话。当现代科技搭载古老智慧,当昔日神话映照今朝现实,或许,来自中国古老传说中仙宫琼宇的缥缈轮廓终有一天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前。
11月15日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成功,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亮相,惊艳世界,开启了它征服太空的传奇之旅。随后,天舟一号奔赴星空,完成首次“太空加油”,天问一号逐梦苍穹,回应千年叩问,嫦娥五号飞向月球,天舟四号遨游寰宇,天舟八号腾空而起,成功将“月壤砖”送上天宫……一个个运载能力更大、可靠性更高、更加绿色环保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一个个大国重器从这里飞向太空。
知道浪漫源起何处,便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这些年来,一批批航天人深耕任务前沿,一次次用双手放飞征服太空的梦想,他们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用国之重器回答时代叩问,用载人航天呼应千年期望。
一舟一诺一征程,以“舟”之名,以你我之名,共赴浩瀚。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编辑:王丽娟
编审:刘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