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受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影响,咸阳市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市各地抢抓冬灌关键期,提早动手、积极行动,有序推进越冬农作物冬灌工作,为来年农作物稳产增收打好基础。
礼泉县西张堡镇晨光村和荣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滴灌、微喷等方式进行冬灌,不仅缩短了灌溉周期,还加入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
“目前,我们采用滴灌、微喷形式进行灌溉,同时进行适当施肥,确保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不缺水不脱肥,这样才能达到高产。”1月11日,礼泉县和荣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负责人李卫兵说。
“连日来,我们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灌溉后土壤的墒情、苗情进行分析判断,确保冬灌科学高效。截至目前,第一轮冬灌已经全部结束,总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30多万亩。灌溉形式多种多样,宝鸡峡的大水漫灌,小型抽水站、机井,还有微喷、滴灌,形式广泛。”礼泉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王识钰说。
眼下正值冬灌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冬灌效率,针对多数群众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实际,三原县鲁桥镇武家村推行一种新的冬灌服务模式,组织冬灌服务队有计划地挨家挨户给群众灌溉农田。
三原县鲁桥镇武家村灌溉服务队队长徐进说:“村上都是年龄大的人种地,冬季天太冷,我们组织服务队给群众负责把地一浇。全村1000多亩,再过7到10天就结束了。”
三原县陵前镇铁家村及时启用了村里的机井,浇灌地势较高、泾惠渠二级站浇不到的地块,满足了群众的灌溉需求。
“我家种了10亩小麦,用泾惠渠抽水站灌溉方便又轻松,但是有些地浇不上,必须用机井来浇,村上的机井让小麦喝饱了水,今年肯定能丰收。”三原县陵前镇铁家村村民赵红卫说。
冬灌工作中,三原县一方面协调各镇办启动一切水利设施进行冬灌,协调省属泾惠渠、桃曲坡灌区加大客水引入量,保障水源供给;一方面加快灌区改造,完善灌溉基础设施,确保冬灌顺利进行。
三原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潘军营说:“目前,三原共动用水库7座,抽水站60余座,机井1000余眼,累计灌溉面积20万亩。未来20天内,将完成冬灌面积30万亩。”
群众正在灌溉麦田。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狄祎婷 摄(资料图)
连日来,咸阳市水利部门着眼于抗旱保墒,立足“冬旱早防、春旱冬防”,抓早动快,周密部署、开动渠、井、泵、站等一切水利设施,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冬灌工作。宝鸡峡、泾惠渠灌区充分发挥抗旱骨干作用,加大抽引水流量、不断扩大灌溉面积。全市共开动各类机井4360眼,抽水站54处投入抗旱冬灌,目前已完成冬灌面积65.4万亩次,全市抗旱冬灌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森/文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