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城阳四普这一年

政务   2025-01-26 16:5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逛吃城阳,一起开撩!

岁序更新,砥砺前行。2024年,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城阳区及时贯彻落实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相关会议精神,科学务实制定相关实施工作方案,灵活高效推进实地调查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城阳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6处,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目前城阳区对三普所有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复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文物类型涵盖了全国“四普”中定义的全部六大类别,新发现17处不可移动文物,高效高质超额完成2024年普查工作。




高位推动全面部署,构建城阳“四普”大格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在“四普”开展初期,城阳区提前谋划,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包括29个部门和单位,制定《城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城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和普查工作实施细则,强化多跨协同、统筹协调,形成“一盘棋”格局。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投入15万元用于保障实地普查及后续数据整理提报工作;设立全区普查办公室,建立区、街道共计25人的普查联络员队伍,结合原有的社区文化管理员队伍,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查网格体系,全面压实普查责任,合力推动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人员设置配备电脑、无人机、RTK等信息化设备以及普查安全保障物资;建立普查工作制度,全流程管控工作质量,扎实推动各项普查任务落细落实。



三是优化普查任务。根据城阳区不可移动文物东部山区分布居多的特点,完善内业准备,优化外业方法,按照“先建筑后遗址、先平原后山区”的调查顺序,科学制定普查路线与进度计划,围绕关键节点、重点指标“挂图作战”,确保调查工作有序推进。




规范标准优化路径,创建“普查+”新模式


围绕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我们在“四普”中探索实践“普查+”工作模式,通过“普查+测绘”“普查+修缮利用”“普查+巡检”“普查+培训”“普查+宣传”等方式,构建起一整套普查认定、登记公布、保护利用等标准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城阳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价值特征,助推城阳区文物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有效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是“普查+测绘”,普查数据更精准。普查前,引入实景三维数据辅助矢量技术,结合高清影像、地形图、地名地址等数据资料,完成三普66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矢量落图,从而合理制定普查线路。普查中,运用无人机、单反相机、RTK等设备进行勘查、拍照、测量、定位等,让普查数据更精准。



二是“普查+修缮利用”,文物修缮更精细。围绕“四普”工作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完成童真宫小修保养工程,指导邮政旧址申请市级文物修缮资金,开展童真宫周边考古勘探工作,并组织青云宫、法海寺、大通宫等省保单位周边环境提升专家现场调研。



三是“普查+巡检”,安全隐患快清除。普查队伍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后,及时上报城阳“四普”协调机制办公室,进行安全隐患整改督办,目前已督办8起存在隐患的文物安全问题,效果明显。



四是“普查+培训”,普查队伍更专业。普查前,组织区普查协调机制办公室业务骨干分批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四普培训班。组织区第四次普查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普查人员参加线上培训。普查中,对街道普查队员、社区文化管理员结合普查对野外资源调查方式、普查数据采集软件使用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基层普查员了解普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打造一支专业硬核的普查队伍。



五是“普查+宣传”,文物宣传多样化。按照“普查一处,普及一处”的工作原则,开展四普政策解读、普法等宣传工作,已印发工作简报8期,进行专题新闻报道3篇。定制普查马甲、宣传明白纸等普查宣传物料,发放普查“明白纸”300份,收集线索信息20余条,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望2024年城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走过的风雨征程,城阳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阶段性答卷,更收获了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重新认知。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确保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丨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编辑整理:青岛市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多多点击文末“在看”

❤️给文旅城阳官微加星标


文旅城阳自媒体矩阵

快来关注呀!



城阳区文化馆

城阳区图书馆

城阳区博物馆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赞

求在看


文旅城阳
这里是青岛市城阳区旅游发展中心,最新的城阳旅游资讯就在这里,点击关注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