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一个阴冷的早晨,一个中等身材、穿风衣的年轻男子越过警探守卫的人墙,迅速从风衣里掏出一把枪,对准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砰——”地一声。
蒋经国
杀手是33岁的黄文雄,当时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就在他举手开枪的同时,一名机警的警卫把他的手臂上托,子弹从蒋经国头顶飞过;他又迅速开第二枪,蒋经国已经走进旋转门的右侧,子弹在旋转门的玻璃上留下弹孔。枪口还在发烫,他的心脏剧烈跳动,间隔还不到一秒,他就被高大的警探压在地。
1970年,汉奸黄文雄行刺蒋经国,被抓捕的镜头,看起来一脸不服
刺杀动机 反对蒋家统治:
黄文雄和郑自才等“台独”分子反对蒋经国及其父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他们认为,蒋氏父子对台湾的统治是独裁的,不利于台湾的独立和发展。
推动“台独”运动:
通过刺杀蒋经国,这些“台独”分子试图向台湾当局和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台独”运动的发展。他们希望借此机会煽动更多人来支持“台独”事业。
个人信仰和理念:
作为“台独”分子,黄文雄和郑自才等人坚信台湾应该独立,他们可能认为刺杀蒋经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尽管这种手段极端且危险,但他们仍然选择了这条路。
刺杀过程与结果
在蒋经国抵达纽约布拉萨酒店参加午餐会时,黄文雄和郑自才趁机发动袭击。黄文雄掏出手枪向蒋经国开枪,但幸被美方的便衣警察及时制止,子弹擦着蒋经国的耳根射向了旋转门。
随后,黄文雄和郑自才被警方制服并逮捕。他们在美国被以“谋杀未遂和共谋”罪起诉,但后来成功逃脱并流亡海外。
刺杀事件的影响
刺杀事件引起了全球对“台独”运动的关注,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分裂和动荡。蒋经国在此事件后更加重视台湾的族群问题,并开始有意识地给台籍精英更多的机会进入政坛。这一变化对后来的台湾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