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孝感市文博战线的新兵,刚来到馆里报到的我,有幸参与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24年7月29日至8月2日,我与市博物馆考古部的同事们一起,奔赴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对当地现存的28处墓地、3处遗址和7处民居等38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调查工作。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地处孝感市区东北部,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62.5平方公里,这里高峰林立,植被茂密,大小村落星罗棋布,文物资源较为丰富。我们这只文物普查队伍一行5人,其中有馆里年轻的考古专家秦雄同志,又有孝感文物考古界的活字典——年逾六旬的刘志升老师,还有两位“最可爱的人”——退伍军人骆青同志和余兵峰同志,当然还有我这个业务新手。在秦雄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轻车简从,深入双峰山腹地开展文物调查勘测。此时的双峰山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烁玉流金,日平均气温在35度以上。这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大多位于深山密林之中,到处荆棘丛生,蚊虫肆虐,不时还会遭遇野蜂和蜈蚣等毒虫的侵扰。为了掌握文物点分布的第一手数据,我们翻山越岭,爬沟过壑,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几天下来,有的同志衣服刮破了,鞋子刺穿了,还有的同志被野蜂蜇伤了,我的身上也挂了彩——眼睑被树刺划出了一条大口子。兵峰同志打趣我说,凡哥,你今天的运气真是好,要是伤口再往下一寸,你这只眼睛可就保不住了。可即便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同志们也没喊一声苦,没叫一声累,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大家相互鼓励,密切配合,彼此照应,为了圆满完成此次文物普查工作而默默努力。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同志们各司其职,一方面开展徒步观测,对现存文物点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保存状况等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记录,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高清数码相机、RTK等现代化专业仪器,对文物点开展拍照、测量、登记、绘图、采集信息和数据导入。由于有些文物点地表以上多为耕地、山林,且面积大,边界不清晰,为了选准本体边界坐标测点,大家常常要往返数次,反复推敲论证。
刘志升老师是我市文物考古界的老专家,曾参与过前几次国家文物普查工作。一有空闲,我就会拉着他仔细询问,无论是文物点的分布,还是其历史渊源,亦或是文物的质地、纹饰、文字图案等,他都不厌其烦地为我耐心讲解。在他的口中,文物不再是古老陈旧的冰冷器物,而是一桩桩一件件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
为期一周的文物普查工作,带给我从肉体到心灵的全方位震撼,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博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又感悟到了文博工作独特的趣味和魅力。回想过去,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文旅执法人员,长期奋战在我市文旅市场一线,由于国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需要,我又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但不管身在哪里,只要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我市的文旅事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也是值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作为其重要载体的文物古迹,凝聚了前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息的密码和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文博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展示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决心时刻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努力弘扬顽强拼搏、克难奋进,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勤俭务实、担当作为的文博铁军精神,用信念、责任和坚守,坚决扎根文博事业,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为加强孝感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弘扬孝感悠久灿烂历史文化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