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约摄影师 272 #名家影像 37 #展览征稿 425 #获奖公布 676 #摄影技巧 204 #第四届“鸟瞰视界”航拍大赛 66 #第四届”鸟瞰视界“航拍短视频展播 41 #“中国年味”全国纪实摄影大展 25 #中国工业文化摄影大展 65
在黑白的世界里,光影与形态交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黑白摄影,这一传统而永恒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创作空间,吸引了全球摄影师的关注和参与。2024年国际黑白摄影大赛,作为一场汇聚了世界各地摄影精英的盛会,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摄影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精湛技艺。
2024年国际黑白摄影大赛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两个组别,分别设有抽象组、建筑组、概念组、时尚/丽人组、艺术组、风光组、自然组、裸体组、新闻摄影组、后期组、肖像组、街头组和野生生物组十三个组别。在专业组中,来自瑞士的摄影师Patrick Ems获得“年度黑白摄影师”称号,并获得2,000美元现金大奖。业余组中,捷克摄影师Anna by Eva Chupikova获得“年度黑白新秀摄影师”称号及1,000美元奖金。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摄影师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更通过黑白影像的力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情感的传递,一个对世界的独特解读。
年度黑白摄影师
▲ 《北极的寂静》©Patrick Ems(瑞士)
抽象组
▲ 第一名:《希望》©Hermann Praeg(奥地利)
本质无法体现。它变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真空地带。但你可以准备好去那里的路。这个建筑片段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 第二名:《大迁徙》©The Great Crossing(美国)
这是一幅每年大迁徙期间,角马穿越马赛马拉河的图片。随着雨水东移,角马从塞伦盖蒂平原的坦桑尼亚一侧进入马拉平原。
▲ 第三名:《零物质》©Anna Melnikova(白俄罗斯)
作品来自“零岛”项目“零物质”系列,该系列是寻找世界诞生的最大零点参照的主要基础和尝试。该项目中的所有作品都是使用一种无照相机的图像获取方法——照相法。在照相法的帮助下,可以获得不存在的物体和物品的图像,只固定影子,图像是用光绘制的,这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在现实中和纸张表面并不存在的东西。
“零岛”项目包括几个独立的摄影系列,探索的“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结束或开始的隐喻,是新事物的起点。项目中的所有系列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零”的本质,以及视觉图像中对这一实体的哲学诠释。世界上正在无休止地发生着一些事情——政治冲突、战争、流行病、自然灾害,我的项目是一种尝试,在内心重置为零,更新自己,离开现实的存在,在世界之外找到自己,开始新的存在。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也从零开始。
建筑组
▲ 第一名:《纪念堂》©Hilda Champion(美国)
▲ 第二名:《尖端》©Adrian Beasley(英国)
伦敦办公大楼在闪烁的灯光下熠熠生辉。
▲ 第三名:《博物馆韵律》©YUCHEN HUANG(中国台湾)
在我居住的这片土地上新建了一座艺术博物馆,其外观酷似舞动的线条。它由垂直排列的长短不一的圆柱形结构组成,在阳光下形成迷人的光影反射、深度和断点。这些圆柱模仿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动作,呈现出无穷无尽的视觉幻觉和变幻莫测的野性。在光线的影响下,外观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唤起一种神秘和优雅的感觉。线条、几何图形、明暗对比、长短不一——我捕捉到了它们不同的视角,每个角度都展现出一种类似静物的美感和壮观。
概念组
▲ 第一名:《空虚的声响》©Maija Bondar(芬兰)
在经历了一次将我的生活分为“前”和“后”的事件之后,我开始思考悲伤的现象。感觉、情绪和经历对于塑造一个人非常重要。悲伤的经历同样重要。我们通过对自己重要的生命意义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果我们关心某件事情,就意味着这就是我们的意义所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他们的悲伤都是最难以承受的。
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会问自己很多关于生命的意义、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未来会怎样的问题。答案纷至沓来,每一个答案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本身就是一个篇章。
对于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有人见证他的悲伤,与人分享他的悲伤。我用相机分享我的悲伤。通过摄影,我捕捉到了悲伤,让悲伤变得清晰可见,从而度过悲伤。相机成为我悲伤的无声见证者,帮助我走出黑暗,展望未来。
▲ 第二名:《看不见的私语》©Katsiaryna Endruszkiewicz(阿联酋)
作为深入探讨自我发现、脆弱性和转变等主题的大型系列作品的一部分,《看不见的私语》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隐藏层面的一次深刻的个人探索。通过这件作品,我希望邀请观众透过表象,了解人类情感和意识的深刻内涵。它反映了我对女性魅力、神秘主义以及发掘和拥抱自我的普遍旅程的迷恋。
▲ 第三名:《月球登陆塞多纳》©Brandon Ralph(美国)
在《月球登陆》系列作品中,拉尔夫创造了月球登陆地球的奇异幻觉。为了实现这些空灵作品的惊人效果,他拍摄了一个悬挂的16英尺照明气球,气球上印有月球的地形图,每个单帧图像都捕捉到了超现实的幽默和光亮。从表面上看,这些照片提醒我们不要妄下结论,让我们认识到图像的力量和我们假设中的幽默。此外,它们还邀请观众停下来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月球的永恒存在与我们在地球上的有限时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时尚/丽人组
▲ 第一名:《美的形状》©Anna Archen(英国)
我于2022年创作了这张照片,从模特的美貌中汲取灵感,将她的脸变成完美对称的几何形状。这张照片模糊了肖像画和抽象画之间的界限,通过简约和极简体现了完美。
▲ 第二名:《Y小姐》©Marek Wójciak(波兰)
进入光明之境。。
▲ 第三名:《显露》©Neil Buchan Grant(英国)
来自曼彻斯特的设计师香奈儿·琼·埃尔卡亚姆在其伦敦时装周秀场上的作品华丽而大胆。这张照片是在幕后拍摄的,我在那里搭建了一个便携式摄影棚。
艺术组
▲ 第一名:《琥珀海岸》©Monika Maroziene(立陶宛)
库罗尼亚海湾拥有由风和海水形成的令人惊叹的独特景观,从童年起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珍稀的野生动物和迷人的沙丘,让人联想起撒哈拉沙漠,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一直激励着我。女人——强大的、无尽的、给予的、神秘的、戏剧性的、危险的、平静的、脆弱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和诗意的——让我想起在风中滑动的每一粒细沙。女人有很多面孔,永远不会被完全理解。我对女性的热情源自与我一起长大的祖母。
在我的世界里,色彩显得格格不入。黑与白营造出一种远离现实的舒适感,而松树树脂的触感则将我带入温暖、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的摄影作品与讽刺和忧郁交织在一起。我通过镜头捕捉瞬间,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这是我的自由形式。
我的最新作品“女人与海(Woman and The Sea)”采用了松树树脂,而非琥珀化石,名为“琥珀海岸(Amber Coast)”。松树树脂不仅能带来微暖的黄色,还能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无限期地保存图像。
▲ 第二名:《大地》©FERNANDA PEDROSO(澳大利亚)
在《大地》系列中,我把大自然带到了工作室。尽管我们通常被建筑物和道路所包围,但这个系列提醒我们,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用粘土覆盖的模型和真实的植物,让我们如梦初醒,回归自然的本源。
▲ 第三名:《抓住空气》©Marco Barbera(瑞士)
《抓住空气》捕捉到了一个纯粹的运动和情感强烈的瞬间,舞者的跳跃体现了身体和心理对自由的追求。这幅画是对对比的研究——在她优雅的体态和飘逸的秀发之间,在她姿势的力量和表情的脆弱之间。黑白色调突出了这些对比,摒弃了场景中的杂念,让观众专注于动作的原始之美。
受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内省风格的启发,这张照片探讨了渴望和逃避的主题。标题 《抓住空气》暗示了对释放的渴望,仿佛舞者瞬间挣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寻找有形世界之外的东西。她伸展的肢体和伸展的姿态让人联想到伸手去抓取什么——也许是一口清澈的呼吸,也许是片刻的解放,也许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渴望。
光影的运用对营造画面的情感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阴影在她身下汇集,暗示着她所留下的东西的重量,而光线则捕捉到她身体的曲线,照亮了她向上的动作。这种明暗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束缚与自由之间的内心挣扎。
这张照片不仅是对身体优雅的赞美,还邀请人们思考人类对超越的渴望,以及力量与脆弱之间微妙的张力。“Reaching for Air "邀请观众沉浸在转瞬即逝的空灵时刻,感受周围空气的重量,并思考我们自己的愿望和挣扎的隐秘深处。
风光组
▲ 第一名:《北极的寂静》©Patrick Ems(瑞士)
▲ 第二名:《春天来了》©bin zhang(中国)
这是一架无人机在中国新疆拍摄到的春天的山脉。
▲ 第三名:《阿特拉斯山脉与马特宏峰》©Kantapat Phutthamkul(泰国)
21:03,我在戈尔内格拉特拍摄了这张照片,从这里可以完美地看到西面的马特宏峰。当时正好看到这颗彗星。拍摄的难度在于这个季节的天气,因为云层较多,而且彗星出现的时间很短。这需要相当的时机和运气。
自然组
▲ 第一名:《黑啄木鸟飞过树林》©Zdeněk Vošický(捷克)
黑啄木鸟在斯拉夫科夫公园的秋意中,在一棵老树的树干间飞翔。
▲ 第二名:《水生火焰》©Juan Carlos Pinto(墨西哥)
这张照片拍摄于东京皇宫的护城河,从上往下看,一只天鹅漂浮在护城河的黑暗水面上。天鹅的颈部沿着身体向后弯曲,形成一个类似白色火焰的形状。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ma”(空间和静止之美)和“wabi-sabi”(欣赏无常和简单)的原则。
▲ 第三名:《不朽之树的低语》©Alicja Zmysłowska(波兰)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只狗在树根洞穴中仔细聆听的情景。树根洞穴是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标志性的生命之树下开凿的一个空间。树根裸露在外,悬浮在空中,无视地心引力和逻辑,似乎在向静下心来倾听的人低语它的秘密。这只狗在这个超现实的环境中安静地出现,突显了这一自然反常现象的奇妙和神秘——尽管不断受到侵蚀和土壤缺失,但生命之树依然茁壮成长。这张照片赞美了这棵树的独特之美,以及它所唤起的宁静的联系感。
新闻摄影组
▲ 第一名:《声援》©Chris Mozyro(英国)
这张照片是2023年7月29日拍摄的系列纪实摄影的一部分。这一天,伦敦发生了一起重要的抗议活动,穆斯林聚集在一起纪念伊玛目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殉难,同时表达他们的愤怒,并要求欧洲各国政府对针对穆斯林的仇恨犯罪采取更严肃的态度。来自英国各地的抗议者聚集在一起,表达他们的担忧,强调需要更加关注宗教宽容和社会正义问题。这些游行是对历史性牺牲的感人提醒。
▲ 第二名:《我看,我祈祷,我是!》©Cesare Simioni(意大利)
马德罗游行是巴西最重要和最传统的宗教活动之一。游行在圣周期间举行,当地社区的虔诚和参与使其脱颖而出,体现了强烈的宗教信仰。
在马德罗游行中,信徒们手持沉重的木制十字架,缅怀耶稣的十字架之路。这一游行是信仰和忏悔的表达,参与者在游行中寻求精神反思和感恩。
▲ 第三名:《战争后的流离失所》©Armineh Johannes(美国)
2023年9月,在一场短暂的战争之后,阿尔扎赫(卡拉巴赫)约120,000 名亚美尼亚人(或这片亚美尼亚祖先土地上的全部人口)流离失所,迁往亚美尼亚的多个村庄和城市定居。我在这些家庭抵达亚美尼亚后的几天或几周内为他们拍摄了照片。他们都对被迫离开自己数千年的祖先土地表达了绝望、悲伤和难以置信......我试图通过我的照片捕捉他们的情感和痛苦,或许在他们的眼中还能看到对未来的一丝希望....
后期组
▲ 第一名:《稳态-吗啡》©Sama Sbrissa(意大利)
在这个项目中,我借鉴“稳态(Homeostasis)”的概念,探索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美学和科学表现形式。“稳态 ”是指所有生物体实现相对稳定的自然趋势。
我采用拼贴技术,完全手工操作。我用剪刀精心剪裁了700多张图片,然后用手工将它们重新组合。基本元素由多年来拍摄的裸体照片构成,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些图片的制作和重新组合让我想到了细胞生物学的过程:每个元素同时具有相似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决定使用完全手工的技术,拥抱其固有的不完美所带来的可能性,是对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基本原则的致敬——特别是,它们是从一系列无尽的随机错误和变化中产生的。
对已有照片的使用还让人联想到细胞生命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在追溯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都源于前一个细胞。这凸显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在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进化、污染和转变过程中的相互关联性。
▲ 第二名:《迷失的人》©Adam Neuba(德国)
复杂世界中的人类...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对金属及其因视角和光线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外观非常着迷。有一段时间,我开始收集从金属或电子废料中找到的由不锈钢或铝制成的细小金属部件。我用这些收集来的材料制作微小的人物,创造微缩世界。所使用的金属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及其反射光线的能力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正是利用这种效果作为我的想法和图像的视觉基础。
▲ 第三名:《在我的梦里》©Vinci Weng(中国台湾)
《在我的梦里》是一幅以虚构的游乐园为背景的迷人夜景。画面上有各种游乐设施和景点,错综复杂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惊奇和兴奋的感觉。黑暗的天空被烟花和人工照明照亮,为画面增添了魔幻色彩。构图中充满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和元素,创造出一幅丰富的视觉叙事挂毯。
肖像组
▲ 第一名:《Brechje》©Susanne Middelberg(荷兰)
我热衷于为那些与我产生深刻共鸣的个人创作肖像,无论他们的背景或标签如何。最重要的是,我与他们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彼此真正沟通的意愿。无论是在舞台上吸引我的演员或舞者,还是在街头遇到的流浪者,抑或是与我进行了一次出乎意料的启发式谈话的人,我都力求在远离他们惯常环境的地方捕捉到他们的精髓。把他们请到我的工作室,让我能够完全专注于个人,摒弃外界的干扰。
在我的肖像作品中,我努力捕捉诚实和脆弱的一面。我相信,拥抱脆弱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人性,还能在我们的世界中培养善良和同理心。当人们揭示自己的弱点时,就会为其他人创造一个同样的空间,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联系和理解。真正让我着迷的是同时捕捉一个人身上对立特质的两面性。正是在这些复杂而深刻的时刻,人性的真谛才得以闪现。
这项工作让我兴奋不已,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肖像画,观众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与拍摄对象的本质产生共鸣的东西,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联系,加深对人类经历的理解。
▲ 第二名:《波兰的Kiki舞厅文化》©Michal Korta(波兰)
这幅肖像来自波兰的Kiki舞厅文化系列。
波兰克拉科夫Kiki聚会的系列肖像体现了包容精神,象征着植根于全球LGBTQ+运动中的坚韧社群。这些Kiki活动打破了社会规范,在LGBTQ+社群内充满活力地庆祝宽容、友好竞争和团结,用欢笑、爱和共同的经历来面对仇视同性恋等问题。从历史悠久的哈莱姆变装舞会到现代的克拉科夫,Kiki文化在挑战基于性别、性取向和种族的歧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编织了一个关于勇气和追求接纳的非凡故事。
▲ 第三名:《Milky》©Kaveh Maghsoudi(伊朗)
白底纯色单色肖像,具有永恒的意义。
街头组
▲ 第一名:《Jama Masjid》©Gavin Libotte(澳大利亚)
这是我在2024年使用闪光灯和ICM在印度拍摄的一个项目的一部分。
▲ 第二名:《斑马线》©YongSeok Chun(韩国)
摄像头捕捉到了市民穿过人行横道的各种画面。
▲ 第三名:《吃吧》©Daniel Bellman(美国)
这张照片是2024年在罗马圣玛丽亚德拉卢斯教堂的一个节日上拍摄的,该教堂是拉美传教会的所在地,旨在为移民提供服务。
前景中正在用餐的家庭成员与正后方垂死的基督雕像紧密相连,让人联想到圣餐仪式,在圣餐仪式中,主人被家常菜所取代,仿佛是最后的晚餐的巧合重演,据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说:"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
野生生物组
▲ 第一名:《两个世界之间》©Merche Llobera(西班牙)
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2023年12月。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捕捉到了狩猎的双重性:在画面上方,一群鹈鹕从空中翩翩起舞,寻找它们的猎物。与此同时,在水面之下,海洋活动正在疯狂展开:一群沙丁鱼在海狮和鲯鳅的簇拥下熙熙攘攘,各自沉浸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
▲ 第二名:《腿间》©Baiju Patil(印度)
这张照片是在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拍摄的。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是一个拍摄野生动物的绝佳地点,尤其适合拍摄大象和老虎在自然栖息地的生活状态。公园丰富而美丽的环境,尤其是在四月,生动而诱人。大象聚集在一起吃鲜草、洗澡、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景,听起来就像是摄影师的天堂。大象在你的车旁奔跑,让你捕捉到一张独特而清晰的照片,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体验啊。
▲ 第三名:《回眸》©Min Li
森林中的野兽在夜晚出没,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时不时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