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机属于特种设备,从生产到安装再到使用甚至维修,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监管。通常情况下,作为使用终端的加油站,没有作弊的可能。那么,一些加油站又是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在其背后,究竟存在着一条怎样的黑色利益链?
福建漳州的俞先生向记者反映,不久前他在当地一个加油站给爱车加油时,很可能遭遇了“偷油”情况。
俞先生:“当时油箱油表还显示续航40公里左右,我来到这个加油站加油,油箱容量是50升,工作人员加满后,显示加了56升多。”
50升的油箱,在油表显示还剩40公里续航的情况下,却加了56.48升油。俞先生认为,这明显超过了油箱容量。
俞先生:“每次加油我都是差不多用到了底油我才加的,最高峰一次油表显示零公里,我去其他加油站,也就只加了54升多。”
无独有偶,河南的张先生在加油过程中也遇到过疑似缺斤少两的问题。据张先生介绍,他通常都会在油箱表显示还剩两格的时候去加油,而且加完油后习惯于把公里数清零,观察新加的油能跑多少公里。
通常他都是在车辆行驶300公里时去加油,油箱总是加30升左右。但是不久前在车辆行驶290公里去加油时,却出乎意料加了40升。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张先生和俞先生遇到的加油困扰,很多消费者也都遇到过,他们对车辆加油时是否遭遇被偷油,都心存质疑,可是却苦于没有实际证据。
据俞先生介绍,事发后,他曾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反馈的投诉处理结果显示:执法人员到该加油站开展检查,但没有发现异常。由于加油站拒绝调解,执法人员只能建议俞先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执法人员没有查出问题,可能是加油站确实没有作弊行为,也可能是加油站作弊手段过于隐蔽,执法部门现有技术装备,跟不上加油站升级的作弊手段。那么,困扰消费者的加油猫腻到底有哪些监管难点呢?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记者了解到,十年前,加油站常见的作弊手法主要是油枪空转,工作人员通过在油枪开关处做手脚,空转加油枪,使燃油还没有加入油箱,就已经产生费用。
还有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就是对加油机上计油器和主板的参数进行调整,这一手段至今仍然在沿用 。前不久在广西贺州市的一家加油站,执法人员就发现了这个作弊手段。
在这家加油站,消费者每加一箱油被偷走1.5升。执法人员在杂物间发现一台电脑,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加油站远程控制程序”。通过该程序设置参数后,正常加油13次,系统却只显示3次记录,算下来偷逃税款高达75%左右;“偷油”功能的参数也可任意设置。
为规避检查,加油站每次完成内部结算后,就立即删除后台数据。执法人员查处时,这家加油站保留的完整加油数据仅有一个半月。税务部门认定,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该加油站就少缴纳税款131万余元。
相关程序,是深圳前海某公司绕过了加油机原有芯片的防作弊系统,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加油站。这家公司开发了两套表面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油站管理系统,分别供加油站前台电脑和后台电脑使用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作弊手法还能让加油程序一键复原,甚至还有操作更为简便的手机版。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9000余件,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
本期编辑:高聪岩
本期责编:杜明月
本期审核:刘佳
本期终审:杜颖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