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精彩:台湾农业博士的闽南牛油果创新路

文摘   2024-11-12 18:33   福建  

在厦门同安的云洋村,有这样一位来自台湾的专家,他用智慧与创新,书写着一段别样的牛油果种植故事。


他是龚世明,一位充满远见的台湾农业探索者。从1991年家族初涉闽南农业,到如今培育出26个牛油果新品种,他将台湾的农业智慧与大陆的土地禀赋完美结合,在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两岸农业合作的新篇章。



一颗龙眼,种下两岸农业情缘


回首1990年,龚世明的父亲与叔叔来厦门旅游时,一颗售价12元人民币的龙眼,让他们看到了商机。“那时一顿饭还不到1块钱,12元一斤的龙眼着实令人震撼。”龚世明回忆道。看准大陆的农业发展潜力,他们家族毅然来到厦门同安,承包了5000亩农地,开启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征程。


从最初引进优质龙眼品种,到后来因应市场变化转型种植台湾特色果蔬,龚家在同安这片沃土上不断探索。2008年,通过参与海峡两岸农业论坛,龚世明敏锐地发现:“厦门的农业发展趋势和市民消费习惯与台湾非常相似。”这一发现,为他日后的牛油果种植之路指明了方向。


智慧农业:台式技术的闽南实践


2014年,在龚世明的建议下,他的叔叔将果园转型种植牛油果,引进了14个台湾优质品种。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头三年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当地特有的根腐菌让果树逐渐枯萎,”龚世明感叹道。


面对挫折,龚世明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筛选抗病品种,优化种植技术,最终培育出了从“老龚三号”到“老龚十九号”等一系列适应本地环境的新品种。“我们的牛油果个头较大,口感绵密,香气浓郁,这是与进口产品最大的区别。”


在栽培管理上,龚世明别出心裁地运用“智慧农业”理念。“害虫多在夜间活动,我们便让无人机提前设定航线,等到日落后再喷洒农药,既节省成本又提高效果。”"这种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台湾农业技术的精妙之处


乡村振兴:牛油果的创新价值链


龚世明的视野不仅局限于种植技术,更延伸到产业融合创新。在同安区云洋村,他巧妙地将牛油果与当地百年非遗手工面线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牛油果面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不仅如此,龚世明还带领团队开发了牛油果果脯、面包等深加工产品,更即将进军日本市场。“我们的牛油果切丁速冻产品很快就能出口日本,”他自豪地说,“这是一个类似预制菜的创新尝试。”


如今,在龚世明的果园里,建起了全球品种最齐全的牛油果标本园。这里不仅种植着26个品种的牛油果,还引进了台湾特有的潘古拉牧草,成为两岸农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农业创新永无止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这位来自台湾的农业专家正用他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着两岸农业合作不断向前,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农业创新的精彩故事。


(海峡导报记者 程婷婷)



海峡导报大台海

编辑|薛  洋

排版|张  媛


海峡导报大台海
“临海 听风 读两岸” 海峡导报大台海为您带来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两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