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为了给远道而来的韩国人一些震撼,上海那帮富二代们,每天穿着羽绒服,喝着感冒药,开着敞篷豪车炸街。
这事很符合一些网友的“审美”。
于是,很快有人冲到这帮人的社媒账号下,喊着“少爷小姐”,鼓励他们“一展国威”。
其中有个新闻学院的学生,跟风跑去留言:“老奴希望少爷爱惜身体。”
机缘巧合拿到了200块红包。
小赚一笔,她没忍住,把这事发进朋友圈炫耀,引发一帮同学去跟风。
好巧不巧,这事被专业课老师看到了。
老师以前是当记者的,现在教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心底多少有些新闻理想。
父亲上过战场,立过二等功,还为此落了个残疾。也称得上是满门忠孝。
可想而知,他对这种行为有多不齿,不仅跑课程群里质问学生,还在课上愤怒输出,骂他们是“封建狗奴才”,“侮辱父母和先人”。
说这样的人搞新闻,只会“祸害老百姓”。
光骂人不足以发泄怒火,他还斩钉截铁表示,这些狗奴才,在自己的课上“不配及格”。
用词之激烈,上升之高度,学生们听完没顾得上反省,反而先炸了。他们不理解,不就是跟风玩梗吗,怎么还上纲上线的?还挂科?
学生一边骂他是“余孽”,讽刺他穷,没吃过好的;一边做恶搞表情包,刷屏吐槽。
最后听说,还把人给举报了。
没想到,上海富二代开着豪车和韩国人斗富,掀起了福建师生间的一场骂战。
其他学生把这事公开到网络上后,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支持的人夸他是有抱负、有追求的好老师,真正在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反对的人骂他随意挂科,是“学阀”行为,属于是小题大做、滥用职权。
还上升到教育问题,说学校环境就是这样,老师权力太大,学生们只能逆来顺受。
最后一锤定音,说这老师就是打着权威的旗号搞一言堂,想要支配学生的思想观念。
我倒觉得这谈不上什么滥用职权。
满打满算,这老师总共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在专业课上骂人,二是给学生挂科。
骂人有不妥之处,但愤怒并非捕风捉影。
这些年来大家总是喊“新闻已死”,张雪峰成天劝人不要学新闻学 ,但总有人的新闻理想还长存,或许就包括这位专业老师。
所以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哲,认为新闻是“保卫老百姓精神世界的第一道关卡”。
给需要的学生、地区捐款,一捐就是11年。
还曾身体力行,去帮农民工讨薪。
这样一位有原则有良心有信仰的老师,自然对学生有所要求,不难理解。
可以想象,他希望新闻学学生,面对网络上的跟风玩梗,应该敏锐地觉察到问题,并就此展开探讨;而非随波逐流,妄论专业素养。
这种落差感就成了愤怒的来源。
再看这门专业课的毕业要求,也有提到对学生品德素养的要求,那么老师出于相关判断,行使了自己的打分权,也不算十分无理。
更何况。大学专业课成绩,会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加权计算。如果考试成绩特别好,老师就算想挂也挂不了啊。
要是真觉得老师打分不合理,那么也建议学生往上申请复核,而不是恶搞表情包。
那么,这又算是上纲上线吗?
实际上,年轻人在网络上对着小姐阔少们自称“老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两年前,有人带着“五柳书院”的定位,发了一条打篮球的视频,引来了大量围观。
与现在何其相似。
游戏圈有句名言,免费玩家也是付费玩家的游戏玩法之一。同样,普通人的吹捧和崇拜,恰恰是富人们的财富之一。
乍一看,这行为确实让人费解,显得人没骨气、没尊严、只会跪舔、拜金媚富。
但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只是某种自嘲。
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其中无利可图,才会大喊一声“奴才”来逢场作戏,以便能消解双方差距带来的痛苦,形成自我保护机制。
背后的逻辑是,当我率先丢下自己的尊严,就没有人能借此再来伤害我。
就和大家自称“房奴”、“韭菜”一样,以自娱的方式,削弱了话里话外的“卑微感”。
如果单单如此,确实不值得上纲上线。
但问题在于,这位学生确实拿到了钱,成了受益的一方,并将其认为是理所应当,还公然发出来炫耀——200块已经足够形成了一种负面示范,让其他人跟风效仿,趋之若鹜。
或许这才是老师担心的问题。如果为了200块,人们就愿意抛下某些东西,那么面对更大的利益,他们又能做出什么呢?
更何况,他们还是重要的新闻工作者,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宣传的第一道关口。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底线,不必理解太复杂。
现在还有一种声音,觉得这事纯粹编的。
一方面,学生自称“老奴”拿到红包,老师在课堂上公开骂人,还有学生做表情包骂老师这些事,都没看到任何证据,只有口述。
而且,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古朴、较真、不讨人喜欢的专业课老师,学生就算真要发好友圈炫耀,也会选择屏蔽老师,不会让人看到。
另一方面,这帖子讨论度不算低,却没有出现第二个知情人站出来表态,有些奇怪。
按描述,老师也教了不少年的书,口碑这么两极分化,了解的人应该很容易对号入座的。
再算时间,老师父亲17岁打越南,那么父亲最多63岁,好像和快70岁的描述对不上。(不过楼主发了老师的回复打补丁,说表述内容和事实有出入,道听途说做不了准。)
还有网友扒了楼主以前的帖子,说他前几年还在讲自己和导师出去做项目,现在又摇身一变成了双非学院本科生,前后矛盾。(不过之前帖子已经删了,目前也没有办法求证)
这事到底是真是假,我说不清。
不过说实话,我是真心希望,在当下、在某个高校校园里,确实有这样一位执拗、较真、有见地的老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指引。
我理解,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人都会面对社会的毒打,开始拥抱现实,脚踏实地,遵守现实规则,变得圆滑,变得随波逐流。
但至少不该在大学。
大学生这个年纪,明明是最朝气蓬勃、最应该相信理想主义、坚持人人平等的人,明明最有资格高呼“我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现在好像不是这样了。
前有张美玉们为了权力荣誉,欺压同学;后有新闻学子为了金钱,追随“赛博少爷”。
感觉理想主义反而成为一种会被嘲笑的东西,会被冠上不接地气、不切实际的帽子。
可是深夜里我们扪心自问,谁没年轻过呢?
所以能看到这样一位老师,挺让人欣慰的。或许他死板、老套、不那么讨人喜欢,但他言行合一,配得上自己的信仰与理想。
而在现实中浸淫久了早已麻木的我们,也很乐意看到一些象征理想和群星的人或事,来提醒自己,曾经我们也有过那样浪漫的理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