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24年11月12日2版
在2024年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吉林市民政局所属市社会救助事业局许家宏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成绩来之不易,这背后离不开他带领团队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近年来,他们创新开展的“智慧救助”吉林模式,有效推动了当地社会救助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近日,吉林市船营区欢喜乡远大村村民张丽红收到了慈善总会给予的临时性救助款1000元,这距她向村委会反映情况,才刚过去一周。张丽红的儿子患有肾病综合征,为了给他治疗,家里花费了近30万元,欠债10多万元。张丽红向村委会反映后,村里通过分层分类“智慧救助”模式,很快就拿到了救助款。经办人陶雪说,和以往相比,这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有效。
吉林市民政局以创建国家级社会救助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契机,实行线下线上并行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为手段,全力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分层监测,实现全员覆盖。为确保遇困群众救助帮扶快速响应,拓展数据信息应用服务,吉林市民政局建立起以低收入人口五类群体为重点,拓展到其他群体的“5+N”数据监测体系,实现对全市352万常住人口遇困风险数据监测的全覆盖。
分类施策,实现精准救助。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服务云端转型,实现相关部门对不同困难类型的低收入人口给予差异化救助帮扶,通过常态化“大数据”监测,切实发挥防风险作用。一年来,居民自主上报救助诉求5401件,网格员巡查上报居民遇困情形3466件,均已办结,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
分业赋能,实现一网通办。建立与19个部门33项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补齐了民政部门医疗、劳动能力认定等专业化不足的短板,实现经办服务全程线上办理。年初至今,通过移动端“扁平化”自主申报和系统“综合量化评审”认定救助对象2973人,有效发挥了线上数据“多跑路”和线下“不跑腿”的积极作用。
创新分层分类“智慧救助”模式,吉林市民政局现已实现救助申请“指尖办”、救助受理“随时办”、救助审核“线上办”、救助确认“量化办”、救助监管“数字办”、救助帮扶“统筹办”。
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姜岸松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赵倩雯
初审:刘振卓
复审:王乃卓
终审:肖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