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丰富课程内容,保障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交流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特联合51造园学社开展环境与景观设计课程校外实践课。本次课程场地位于南京博颂学校的种植园,来自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的9名硕士研究生,2位博士生,在本次课程中完成了从调研到设计,再到施工的全流程实践,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吃苦耐劳、不惧高温、认真细致,与博颂学校老师、学生等多方联动,合作完成了施工工作,最终呈现出了满意的效果。
共建过程
场地俯视图
PART 1
指导老师介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曾伟
“高效造园”理论提出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51造园学社创始人——冯艳春
高效造园实训开创者,学员遍布全国31个省份,从事景观行业十余年,为东南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聘者。
PART 2
小组方案展示
主题名称:
“碳”索原野
组员:
张帅杰、黄小璇、侯欣懿、高思媛
方案介绍
此片区域对南京博颂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是践行生态课程实践的“原野”,亦是我们设计团队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场所,团队以挖掘场地现状,了解学生问题与诉求为基础,通过利用场地现有材料,旧物的低碳设计原则,契合国家家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的同时,携手多方共建“碳索之门—入口展示区”、“碳泽清涟—生态池塘区”、“碳韵花径—花境探索区”、“碳培乐园—劳育实践区”、“碳梦小筑—共享休息区”共计5个功能分区,将低碳知识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尽情“碳”索在这片“原野”。
方案展示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主题名称:
生态泡泡“塘”
组员:
赵哲、孙上以、唐睿珊、白玥、张鹏飞
方案介绍
“生态泡泡塘”以泡泡的形态、生态理念为设计灵感,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富有童趣、教育意义和环保意识的景观空间。通过有趣的泡泡形象以及融入自然环境的设计,学生们能够在休闲中体验到环境与生态的和谐美。
泡泡因其轻盈透明、形态多变而引发了设计的灵感,代表着纯真、欢乐和无限可能。我们从泡泡的多样形态中提取元素,结合自然生态理念,形成了整体景观设计。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融的多功能空间,让孩子们在此释放想象力,并在游戏中学习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方案展示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PART 3
最终方案
主题名称:
“碳”索泡泡“塘”
这一综合设计方案将“碳”索原野与生态泡泡“塘”两大主题巧妙融合,旨在为南京博颂学校的孩子们打造一个既富有童趣又充满教育意义的低碳生态实践空间。设计团队深入挖掘场地现状,充分了解学生需求,遵循低碳设计原则,利用现有材料和旧物,共建包括入口展示、生态池塘、花境探索、劳育实践、共享休息在内的五大功能区域,全面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同时,设计灵感源自轻盈透明、形态多变的泡泡,象征着纯真、欢乐和无限可能,与自然生态理念相结合,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的多功能景观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释放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低碳知识,体验生态之美,在领悟可持续发展重要性之路中尽情“碳”索。
施工图
本期施工主要完成生态池塘与入口花架部分,其余部分将在后续陆续施工。
PART 4
施工过程
放线
开挖
铺膜
设备安装
垒石
蓄水
植物栽植
PART 5
实景效果
本公众号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公众号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详细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至网站查阅!
您的点赞+在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