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不朽 同心同德
——亚洲微电影学院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回信精神暨纪录片《民族团结的丰碑》创作分享会
“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纪录片里,一位身着佤族服饰的耄耋老人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重温着70多年前的青春誓言。
9月29日,亚洲微电影学院全体师生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暨纪录片《民族团结的丰碑》创作分享会”,师生代表用朗诵的方式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诞生过程和生动场景搬上舞台。此次活动旨在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
活动上,集体观看了由亚洲微电影学院师生团队历时近三年创作的纪录片《民族团结的丰碑》。纪录片里,盟誓代表肖子生老人深情讲述着1950年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盛典活动和在宁洱红场上举行的民族团结盟誓大会,在黑白历史影像中,剽牛、喝“咒水”、签名盟誓等历史瞬间,仿佛穿越了70多年的风雨,骤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让现场的师生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深沉厚重及民族团结的力量。放映结束,主创团队介绍了纪录片的创作背景、过程,分享了创作心路历程和感悟。互动环节,参会代表围绕纪录片《民族团结的丰碑》展开研讨,畅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对民族团结精神的理解。
纪录片《民族团结的丰碑》的导演罗金文是一个哈尼族小伙,他在访谈中动情地说:“我们都是收信人,作为亚洲微电影学院的专职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在新征程中用影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向心力,秉持“视频内容精品化、思政教育精准化”理念,坚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不断引领校园新风尚,创作出更多反映边疆人民心声、体现民族团结精神的优秀作品。”
云南省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勇教授指出,此次学习活动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以实践教学改革为落脚点,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既是一堂深刻、丰富、亲切的创作分享课,又是一堂具有吸引力、富有启发性、深入人心的高质量思政课。和勇在交流中鼓励师生,要发挥亚洲微电影学院的专业特色,继续用镜头和笔触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明艳对活动的策划组织表示肯定,并指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之际,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在亚洲微电影学院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之际,此次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明艳强调,我们都是“收信人”、我们都是“践行者”、我们都是“忠诚卫士”,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一心向党、团结奋斗,用微电影、纪录片等方式讲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好国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绘就澜沧江畔更加生动美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作为一所扎根边疆办教育的应用型国门大学,学校将不断探索专业实践教学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的新实践、新范式,引领师生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力作,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来源/亚洲微电影学院
本篇编辑/李井琼
初审/周茂春
终审/杨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