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附2006-2023年汇总)

文摘   2025-01-08 10:27   河南  

 ↑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我们 

有温度 有态度 鹰城青年聚集地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编辑部

(2024年12月)



一、“制高点”误为“至高点”。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巨头纷纷抢占行业制高点。不少报道把“制高点”误写成“至高点”。“至”有“最”的意思,“至高点”即“最高点”。而“制高点”本是军事用语,指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物等。其中“制”指压制、控制,“制高点”指能获得控制权的高点。抢占“制高点”,不仅要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最高点,而且要利用这一优势,获得控制权、拥有掌控力。“制高点”误为“至高点”,化优势为胜势的意思荡然无存。


二、“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奋勇拼搏,其激烈比赛的精彩瞬间常被媒体称为“电光火石”,这个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光石火”。“电光”指闪电之光,“石火”指击石之火,“电光石火”常用来形容转瞬即逝的事物,也形容极快的速度。“火石”是燧石的俗称,两块燧石擦击,可以取火。闪电之光,稍纵即逝;取火之石,固态坚实。“电光”与“火石”形态相去甚远,并举使用不当。


三、“跻身”误为“挤身”。网球新星郑钦文在2024年大放异彩,屡获佳绩,跻身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年终总决赛。有报道把“跻身”误为“挤身”。提手旁的“挤”,本指推开,引申指紧紧靠在一起,如“拥挤”“挤压”等。足字旁的“跻”(jī),本指登上、上升,引申指晋升,如“跻升”即指升迁。郑钦文通过获得优异成绩而得以置身世界女子网坛前列,应该用“跻身”,因为这是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拥挤无关,不能写成“挤身”。


四、“花甲”误为“古稀”。乒乓名将倪夏莲长期活跃于世界乒坛,深受球迷喜爱。她1963年出生,2024年六十一岁。有报道称倪夏莲“年逾古稀”“步入古稀之年”。其实,年过六十,是年过“花甲”,而非年过“古稀”。古代用干支纪年,以天干与地支依次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称“花甲”,后用以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语本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五、“松弛感”误为“松驰感”。2024年,“松弛感”一词广为流传。遗憾的是,常有人把“松弛感”误写成“松驰感”。马字旁的“驰”,本指使劲赶马,引申指车马等跑得快,又泛指快跑、疾行,如“驰援”。弓字旁的“弛”,本指放松弓弦,含义与“张”(本指上紧弓弦)相对。引申指放松、松懈,如“弛缓”,又指解除、废除,如“弛禁”。“松弛”可指放松、不紧张,也可指松懈、不严格。如今“松弛感”多用于指面对压力时淡定从容、不慌张、不焦虑的心理状态。“松弛”无关驱驰,“松弛感”不能写作“松驰感”。


六、“曈曈”误为“瞳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诗句反复出现于辞旧迎新的春节期间,其中的“曈曈”常被误写。2024年央视春晚播放西安分会场节目,字幕就把“曈曈”误成了“瞳瞳”。目字旁的“瞳”,本指瞳孔,即眼球虹膜中心的圆孔,后也借指目光。日字旁的“曈”,含义与太阳有关,叠用作“曈曈”,形容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到来、万象更新的美好景象,其中的“曈曈”不能写成“瞳瞳”。


七、“脑卒中”的“卒中”误读为zúzhōnɡ。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院稳步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遗憾的是,“卒中”常被误读为zúzhōnɡ。“脑卒中”简称“卒中”,俗称“中(zhònɡ)风”。这是由脑血管突发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急性疾病。“中风”是中医学说法:“中”指被侵袭、被伤害,另如“中伤”;“风”则指急症,另如“痛风”。“卒”读zú,泛指士兵,还指终止、完毕;读cù,义为突然,后多作“猝”。“卒中”即突然被侵袭,应该读cùzhònɡ。读成zúzhōnɡ,表达不出突然被伤害的意思。


八、“过渡”误为“过度”。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韩国总统尹锡悦被弹劾,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崩溃,诸多权力更迭中往往有一个过渡,“过渡政府”等词频现各类媒体中。但不少报道把“过渡”误写成“过度”。“度”本指计量长短的标准,引申指程度、限度。“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三点水的“渡”,本指横过水面。“过渡”字面义即横越江河,后引申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如“过渡时期”“过渡地带”。“过渡”与“过度”,音同形近,含义迥别。“过渡政府”等中的“过渡”不能写作“过度”。


九、“侦察”误为“侦查”。2024年,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俄乌前线战事胶着,无人机频频现身相关报道。不少媒体将“侦察无人机”误作“侦查无人机”。“侦查”是法律用语,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如“侦查案情”。而“侦察”是军事用语,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侦察无人机”在空中侦察战况,执行的是军事任务,不能写作“侦查无人机”。


十、“果腹”误为“裹腹”。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人道主义灾难前所未有,加沙地带民不聊生。有媒体报道称:“大量加沙民众只能挖野菜裹腹”,“加沙民众食不裹腹”。其中“裹腹”是“果腹”之误。“果腹”出自《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本指果实,“腹犹果然”形容肚子像果实一样饱满,后以“果腹”指吃饱肚子。“裹”可指缠绕、包扎,如“包裹”,还可指夹杂,如“裹挟”。“果腹”不能写作“裹腹”。











2023年版











1.“多巴胺(àn)”的“胺”误读为ān。

2.“卡脖子(qiǎ)”的“卡”误读为kǎ。

3.“账号”误为“帐号”。

4.“蹿红”误为“窜红”

5.“下军令”误为“下军令状”。

6.误让岳飞自称“鹏举”

7.误称白居易修建“白堤”。

8.“宇宙飞船”误为“航天飞机”。

9.误称“支原体”为病毒。

10.误把“土耳其”当成阿拉伯国家。











2022年版











1.“踔(chuō)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

2.“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3.“连花清瘟”误为 “莲花清瘟”。

4.数量减少误用“倍”。

5.“天然气”误为“天燃气”。

6.“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7.“英国女王”误成“英国女皇”。

8.“终止”误为“中止”。

9.“霰弹枪”误为“散弹枪”。

10.“莘莘(shen)学子”的“莘莘”误读为xīnxīn。











2021年版











1.“六安”的“六(lù)”误读为liù。

2.“蔓延”误为 “曼延”。

3.“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

4.“途经”误为“途径”。

5.“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6.“赓续”误为“庚续”。

7.“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8.“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9.“情结”误为“情节”。

10.“行拘”误为“刑拘”。











2020年版











1.“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

2.“戴口罩”误写为“带口罩”。

3.“共渡难关”误写为“共度难关”。

4.“杏林”误为“杏坛”。

5.“宵禁”误为“霄禁”。

6.“挤兑”误为“挤对”。

7.“副作用”误为“负作用”。

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9.“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10.“螺蛳粉”误为“螺丝粉”。











2019年版











1.足协致歉声明中的成语误用:以“差强人意”表示让人 不满意。

2.明星微博中的知识差错: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成孔子的话。

3.干支纪年中的用字错误:“己亥”误为“已亥”。

4.科技新闻中的词形错误:“挖墙脚”误为“挖墙角”。

5. 影视新闻中的用字错误:“主旋律”误为“主弦律”。

6.经贸新闻中的不规范用字:“鲇鱼”误为“鲶鱼”。

7.司法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

8.环保新闻中的用字错误:“禁渔”误为“禁鱼”。

9.波音坠机事件中的用语错误:“令人堪忧”是病态结构。

10.相关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











2018年版











1.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的读音错误:“口角”的“角”误读为jiǎo。

2.高校校庆演讲中的读音错误:“鸿鹄”的“鹄”误读为hào。

3.“进口博览会”报道中的用字错误:“青睐”误为“亲睐”。

4.演艺圈风波报道中的用字错误:“捅娄子”误为“捅篓子”。 

5.范冰冰逃税报道中的用字错误:“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

6.世界杯赛事报道中的不当表达:“争夺冠亚军”。

7.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词语误用:“反击”误为“反戈一击”。

8.沙特记者遇害报道中的词形错误:“籍籍无名”。

9.国际关系报道中的修辞错误:“360度”大转弯。

10.社交用语中的用词错误:赠人物品用“惠赠”。











2017年版











1.电视中的人名误读: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

2.“双十一”宣传中的用字错误:“蘋”误作“萍”。

3.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参商”的“参”误读为cān。

4.“虐童”事件报道中的用词错误:“非营利”误为“非盈利”。

5.灾害报道中的概念混淆:“飓风”误为“台风”。

6.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法律词语误用:“起诉状”误为“起诉书”。

7.影视演职员表中的词语误用:“领衔主演”。

8.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

9.社会管理报道中用词错误:“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

10.商业广告中的用词错误:“一诺千金”误为“一言九鼎”。











2016年版











1.航天新闻报道中的读音错误:“载人飞行”的“载”误读为zǎi。

2.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误为“一揽子货币”。

3.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量词混淆:“任”误为“届”。

4.英国脱欧公投报道中的概念错误:“脱离欧盟”误为“脱离欧洲”。

5. 韩国“亲信门”事件报道中的词形错误:“手足无措”误为“举足无措”。

6.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作“凭藉”。

7.娱乐明星的用字错误:“令人髮指”误为“令人發指”。

8.体育明星的词形错误:“作为”误为“做为”。

9.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绅仕”。

10. 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2015年版











1.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2.“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

3.“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4.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5.“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6.《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心”。

7.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8.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9.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10.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2014年版











  1. “议案”“提案”混淆。

2.“入驻”误为“入住”。

3.“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4.“国际间”。

5.“通信”误为“通讯”。

6.“拘留”误为“逮捕”。

7.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8.“碑文”误为“墓志铭”。

9.“松树”误为“鬆树”。

10.“折桂”误为“折桂冠”。











2013年版











1.央视比赛节目中的出题错误:“鸡菌”误为“鸡枞菌”。

2.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

3.“王立军叛逃”案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

4.“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

5.“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

6.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

7.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误用的一个词:“弑”。

8.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

9.律师公文中的用词错误:“受权”误为“授权”。

10.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










2012年版











1.“发酵”被误读为“fa xiao”。

2.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3.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4.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5.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

6.女明星错用“贱内”。

7.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

8.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酒驾”“醉驾”纠缠不清。

9.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

10.在使用汉字数字时,“零”和“〇”常被弄混。











2011年版











1.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3.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4.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5.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6.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7.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8.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

9.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10.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2010年版











1.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3.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4.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5.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6.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8.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10.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











2009年版











1.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3.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4.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丑年”错成“己醜年”。

5.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6.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人名错误是:“貂蝉”错成“貂婵”。

7.菜单上经常出现的菜名错误是:“宫保鸡丁”错成“宫爆鸡丁”。

8.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9.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的用词错误是:“兴亡周期律”错成“兴亡周期率”。

10.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08年版











1.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

2.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3.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4.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5.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

6.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

7.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

8.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9.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存款准备金率。

10.《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











2007年版











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2.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

3.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

4.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州/洲。

5.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

6.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权力/权利。

7.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

8.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

9.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

10.引用古诗名句的常见错误是:“海上升明月”。











2006年版











1.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2.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3.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4.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6.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7.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8.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9.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10.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来源:平顶山共青团综合整理制作自咬文嚼字


WINTER



平顶山共青团
平顶山共青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