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发这3种朋友圈的男生,99%在钓鱼养鱼

情感   情感   2025-02-08 21:29   辽宁  


FAREWELL TO SOMEONE


后台有位女生私信我:“遇到一个男生,朋友圈里全是健身、读书、看展的精致日常,聊天时也温柔体贴。
但每次我试探关系,他就说‘慢慢来‘,却总在深夜点赞我的自拍照。
他到底是真的喜欢,还是在养鱼?”
其实,成年人的朋友圈,三分是真,七分是饵。
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完美适配的人,都是有备而来。
若一个男生的动态常年游走在“高价值展示”和“深夜情绪投喂”之间,你需要的不是心动,而是警惕——他的鱼钩上从不止一颗诱饵。

深夜2点发诗句的“文艺男”
“凌晨的心碎诗人,天亮后能同时约3个女生看展。”
最近,朋友小林翻到一个男生朋友圈:“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配图是余秀华的诗集,定位在24小时书店。
她被这份独特打动,直到发现他对6个女生发过同一句私信:“你的眼睛和这首诗一样孤独。”
潜台词拆分:
“我脆弱但深邃”:用文艺金句包装孤独感,激发女性的拯救欲。
“你对我最特别”:每条动态分组可见,给A发博尔赫斯,对B晒海明威,精准投喂不同口味。
应对策略:
✅ 反向拆穿:在他晒北岛诗集的动态下问:“这是你上个月发给第三组女生的同一本吗?”
✅ 钓鱼反杀:发一条仅他可见的动态:“有些人用余秀华的诗钓过多少鱼,自己数得清吗?” 配图空白页面。

周内精英周末野性的“人设精分男”
“朋友圈越割裂,鱼塘越拥挤。”
有位粉丝吐槽前任:周一到周三西装革履参加行业峰会,周四摇着威士忌酒杯自称“被困在格子间的野兽”,周末又晒骑行西藏的蓝天白云。她以为遇到宝藏男孩,直到发现对方的峰会合照是P图,骑行照是偷的旅游博主素材。
行为链逻辑:
这类男生深谙**“投食式社交”**——
发投行会议照吸引职场女性聊“经济趋势”
凌晨晒腹肌照让健身爱好者喊“求带练”
书摘配红酒图戳中文艺女青年的“灵魂共鸣”
真相揭露:
某婚恋机构调查显示,同时经营3种人设的男性,90%同时在接触5名以上异性。“朋友圈越像高端商场橱窗,真实生活越可能是拼夕夕画风。”
反击话术:
✅ 精准狙击:“上周你转发的《纳瓦尔宝典》,能说说他对杠杆理论的核心观点吗?”
✅ 直接埋雷:在他晒的米其林餐厅照下评论:“隔壁桌穿红裙的小姐姐,是你上周带过的新人吧?”

永远只点赞你三年前自拍的“考古党”
“突然关心你旧时光的人,不是念旧,是在测试上钩概率。”
一位读者分享过奇葩经历:有个男生连续三周点赞她2018年的旅行照,私信里说“当年的你一定很自由吧”。等她沦陷后,发现对方用同样套路吊着另外两个女生:“你看过2017年的极光吗?就像我第一次见你的眼神。”
操控心理学:
《情感操纵术》中指出,“延时点赞”是高阶钓鱼秘术——
翻到你颜值/状态巅峰期的旧照,制造“我一直在默默关注你”的错觉。
用“回忆杀”降低你的防御,让你主动分享更多隐私。
拆穿技巧:
✅ 时间轴碾压:把他连续点赞的旧照截图拼成九宫格:“需要凑满九张召唤神龙吗?”
✅ 冷漠应对:回复他:“考古辛苦了,下次可以直接问我要近照,反正P图费时不超过十分钟。”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爱情,要心动更要侦查。
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让你在朋友圈里解谜猜心;长期用鱼饵吊着你的人,不过是在低成本试错。
记住两个原则:
但凡需要你“拿放大镜分析”的感情,默认是骗局。
朋友圈越完美的男人,微信分组越复杂。
就像《消失的她》那句警告:“完美适配的人,都是有备而来。”
下一次再遇到深夜诗人、人设大师、考古专家和伪富二代——
你该做的不是对号入座,而是让他“哪片鱼塘来的,滚回哪里去”。

END


轻逸先生:身高187理性且温暖的大个子

治愈系微作家,电台主播

FAREWELL TO SOMEONE


再见某人
再小的情绪也值得被尊重/ 每晚十点,孤独的人在这里相互取暖/ 音频播放平台: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 酷我音乐等(搜索再见某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