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学 | 写意,美在不可言说

历史   2024-09-08 21:54   上海  


华夏之美



九州札记

Beauty of china





作为中国画的核心精神,
写意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更将艺术与哲学完美结合。

溯源:写意之道,源远流长

中国写意画,起源于魏晋,成于元代,盛于明清,传至当代,已历经千年沉淀。

虽然名字听起来高深,但「写意」的本质其实很直白,最早可追溯至《战国策·赵策二》中的一句话:“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这里的“写意”,就是表达心意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写意」逐渐成为中国画的精神内核。

隋唐时期的岩画初见端倪,唐代泼墨山水更是大胆创新,而到了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将写意画推向巅峰。

他们用随意的笔触,将山水景物转化为充满情感和趣味的艺术表现,传递出了心中的境界。这种「以形写神,随象写意」的画法,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形态,更赋予了人心的思考。

写意,其实是一种很特别的美学追求。它不像工笔画那样追求细节,反而更注重通过简洁的笔触、概括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便是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师说:前人教我「写意」之妙

在中国古代,许多绘画大师都对“写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东晋的顾恺之曾说:“虽笔不周而意周。”意思是,即使画面不够细致,但只要心意表达到位,依然能打动人心。

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做一件事,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投入。

到了唐代,王维又进一步提出“意在笔先,水墨为上”,强调在动笔之前,画家心中的构思和情感就已经完成。

白居易画竹时,也说“竹不从根生,从意生”。竹子的形态不是完全从自然中照搬过来的,而是根据画家的心意再创造出来的。

到了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评价写意画:“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出一家。”这句话很有意思,意思是画家用淡淡的墨色勾勒出梅花的轮廓,像是花的影子一般,模糊但富有韵味。

这就是写意——不是为了画出一朵朵精致的梅花,而是画出它带给人的感觉和情绪。



ZHEN解读:写意,美在不可言说


元代画家汤逅曾说:“以意写之,不在迹象。”他认为,画画不是追求表面的形象,而是通过笔墨去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说法与《庄子·天道》中的一句话相呼应:“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写意的美妙之处,正是在于它不可言传,更多的是靠心领神会。

其实,写意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美学哲思。
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微妙、不可言说的瞬间。

写意强调的不只是“看”,而是“感受”,是通过画笔或心灵去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写意代表了东方生活美学中的一种淡然与从容。

它让我们放下执着,专注于内心的情感表达,不仅让艺术更加生动,也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浪漫。



写意,从魏晋萌芽至今,

已经成为华夏美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不仅仅是一种画法,
更是一种心境,
是对生活的诗意表达。

  完


九州札记
一起领略,了不起的华夏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