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素养 打造优质课堂——记2024年和平区劳技中心听评课系列活动(一)

文摘   2024-06-03 15:56   天津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杏坛荷锄时!为落实劳动新课程标准,探索高效课堂,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自20245月起,和平区劳技中心开展听评课系列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教务处统一部署,各学段教研组高效组织,老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515日,青年教师王莉执教的是七年级劳动《立体绣创意杯垫》第一课时。王老师首先以一组形态各异的精美装饰杯垫图片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从视觉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借助展台进行多种创意杯垫作品投影,从个性图样、剪裁技巧、色线搭配、绣制针法方面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如何设计与制作一款创意杯垫。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借助师生对话,生生互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感受到创意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524日,青年教师高亚军执教的是七年级劳动课《端午粽盒 有颜有料》第一课时。高老师以古诗词导入切口,采用“引导-点拨-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们渐入佳境。整节课以如何绘制一款“俏端午”主题的粽盒纸样为任务驱动,立足真实情境,落实核心素养。引导识图样、演示绘图样、自主慧图样,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数学思维,注重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使劳动核心素养培育可操作化、学生思维发展可视化,初探“劳动+”课堂新范式。


530日,李霖老师在天津市第五十五中社团课中展示了《端午香包》第二课时。香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兼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本节课综合运用中医药包功效及缝纫工艺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课堂上通过项目化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学生在一锤一碾的研磨中,一针一线的缝纫中,沉浸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劳动情感。

每次展示课后,首先,作课教师做自我反思。然后,听课教师依据《和平区劳技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目标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探究互动、反馈评价五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坦诚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最后,赵青校长对三位老师课堂呈现的精彩之处和良好的教学功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一要立足劳动课程专业特点,深研新课标,紧扣育人目标,积极探索、精心设计、用心实践。二要善于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动学习实践过程中升华情感、锤炼品格、坚定信念。三要尝试打破学科界限,凸显劳动学科牵引和聚焦,围绕跨学科交叉和融合,赋能劳动新课堂,助力学生提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展示课既是老师们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个机会,也是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跨越。今后,区劳技中心的每位劳动教师将继续深研新课标,聚焦劳动素养,打造优质课堂,提升专业水平,锤炼育人本领。

撰稿人:王莉 高亚军 李霖
编辑:田玮
初审核:王君琴
审核:赵青 高洁


天津市和平区劳技中心
和平劳技中心秉承服务和平的理念,致力于为和平教育提供更好的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