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黑胎青瓷又称哥窑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高超制瓷技艺
和极高的审美水平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泉青瓷艺人张海养,首次采用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整窑烧制黑胎青瓷,且瓷器数量、器型众多。黑胎青瓷工艺复杂,制作过程中需要特殊的瓷土、合理的釉料配方以及高超的制作工艺,成品率很低。由于胎色与釉色的相互衬托作用,胎色越深,釉色也随着加深。釉面开片,紫口铁足是哥窑(龙泉黑胎青瓷)产品最典型的特征,同时对烧制工艺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瑕疵。黑胎青瓷完整器存世极少,罕有传世使得其制作工艺难以完整传承,历史上关于黑胎青瓷的文献记载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后人对其了解非常有限。因此,长期以来从未有青瓷艺人敢尝试大规模龙窑烧制黑胎青瓷。
成城 摄
这一次,张海养老师,将在道太雁川窑全窑柴烧黑胎青瓷,其中,有经典器型梅瓶、弦纹炉、尊、簋式炉、大小花器、盘、洗、茶具、香具、文房用具等作品高达400件。
“青器,为宋人极为推崇之物,礼器也”。本窑烧制的黑胎青瓷在器型上,多以仿制南宋官窑宫廷用瓷为主,并融入北宋官窑、汝窑的风格与元素,造型规整,高雅大气。或气势如虹,或温文尔雅,极尽皇家风范。同时,又不失器物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梅瓶】
梅瓶,作为瓷器经典器形,本身就充满诗情画意的存在,这一器型几乎贯穿中国陶瓷的各个阶段,各个窑口。到了宋代,其造型到达了巅峰:或盘口或直口、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可与梅之瘦相称,故名“梅瓶”。
【瓜棱瓶】
其形若白菜,又称“白菜瓶”,“白菜”谐音“百财”,民间多称“百财瓶”,寓意聚四方之财,招财进宝,百财汇聚。瓶口微微外撇,长颈挺拔,两侧辅首衔环。瓶腹线条婉转流畅,自顶至底缓缓收敛,足圈底饰以花样裙边装饰,与瓶口相呼应,成浑然一体之意。釉色莹润如玉,开片古朴自然,胎质稳固而不压手,尽显雅致之美。
【纸槌(chuí)瓶】
如果说宋代文化具有深沉内敛、简约精致、理性风雅的品格,那么南宋直颈瓶这一瓷器品种,无疑是诠释这一精神底蕴最好的注脚。
【镂空奁(lián)式炉】
奁式炉又称“樽式炉”,其形状与汉代的桶形樽、奁很相似,秦汉时期,“樽”一般用于盛酒和温酒,“奁”则用于梳妆和盛食,樽多为铜器,奁则多为漆器制作,两者虽外形相似,实则为不同器物。樽和奁两种器形逐渐由青铜或木质材质转变为瓷质用具,不难说明此器形传承下来的原因。
【鼎式炉】
炉子采用鼎式造型,炉身线条流畅,凸弦纹装饰其间,如同月亮表面的纹理,既增添了炉子的艺术感,又使得整件作品更具自然之美。双耳设计独特,犹如弯月,与炉身相映成趣,更显得炉子的别致与雅致。
【出戟(jǐ)尊】
出戟尊器型最早出于商周时期,寓意是兵器之尊,象征国家威武和昌盛。后来演化为礼器、供器。出戟尊的造型仿古铜器,敞口,腹微鼓,足外撇,线条流畅,四边多有棱形出戟,尊还有出师大捷,庆凯旋寓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南宋官窑出戟尊为当今世上唯一一件完整器。张海养老师复刻的这件出戟尊就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创作出来的作品。
1978年出生于宝溪青瓷世家,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陶瓷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绍斌。受师傅影响,长期从事黑胎青瓷制作技艺的研究。在制瓷生涯中,一直秉承着“宋物观止”的制瓷理念,坚守匠人精神,对器物的器型及釉色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无限接近黑胎青瓷的基础上做到精益求精,终博得一脉。
“复刻哥窑器,恢复哥窑技艺”,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真正付诸于实践时,却又是如此艰辛。从一开始,张海养就在研究青瓷古法烧制上下功夫。他上山寻找古人开发使用过的矿脉取土点,从制瓷材料源头上尽可能与古人所用材料取得一致性,并按照古法舂制矿石、配比釉水……越是艰难,越是勇敢。一个青瓷手艺人,在面对艺术突破之前的临界点时,或许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需要坚守到第一缕光的出现。
▲古法龙窑烧制
雁川窑位于道太乡,距离市区仅15分钟车程。这里曾经是“天下龙泉”的核心窑区、龙泉瓷业的工业园区,是“不灭窑火”和“天下龙泉”的重要场景。道太乡雁川窑的瓷业发展与瓷艺传承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辉煌。瓷艺的精湛推动了瓷业的繁荣,瓷业的发展又为瓷艺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次雁川窑柴烧黑胎青瓷,是大东区龙泉青瓷文化研究新的里程碑,也是龙泉青瓷瓷艺与瓷业的双向奔赴!
△导航可到
✔ 图文:
龙泉旅游(ID:zjlqtour)
本期编辑:张瑜
审核:邓旻君、沈子珍
声明: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