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你我,都能成为自由的飞鸟。
1
继“宝宝碗”、“奶屁音”、“刚满18岁”之后,幼态审美爱好者们又开始整新活了:
“婴儿直”。
什么意思呢?就是追求睫毛像婴儿一样又长又直、自然下垂,看起来更显小。
“楚楚可怜娇憨感”、“纯欲界滴神”、“更适合纯欲宝宝体质”......
你会发现,现在的审美趋势是越来越极端了,一切都向“婴儿”、“宝宝”靠拢。
比如,“幼态牙”:追求牙齿像小宝宝一样,有兔牙、小虎牙,给自己增加幼态感。
有博主就特意去医院做手术,给自己的门牙加长、改变牙齿的形状。
以前多少人恨自己大门牙显嘴凸,恨不得去磨掉,没想到现在的审美风向,竟是上赶着给自己做个兔牙。
比如,“宝宝针”:很多女生喜欢晒出,自己在医院输液时扎的细小针头,还取名叫“宝宝针”。
说自己血管太细扎不进去,只能用小孩用的针管,以彰显自己和小朋友一样柔弱。
有护士出来吐槽,越来越多人来医院提要求:
“一会输液给我拿宝宝针扎,人家还是个宝宝,我怕痛。”
比如,“宝宝奶瓶”:
都是成年人了,喝个牛奶非要装进奶瓶里,像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嘬着喝。
其心智成熟程度,感觉下一秒屎就要拉裤兜里了。
更有炫耀自己男朋友,每天晚上用奶瓶给自己泡一杯热豆奶的,“把自己当女儿宠了”。
再比如,“喝酒专属奶嘴”:
喝个啤酒吧,还得给瓶口套个奶嘴,说自己是“小趴菜”,可不“又纯又欲”了吗?
2
很难想象,都2024年了,还有这么多成年人认为,这种拼命往婴幼儿方向靠拢的行为很可爱。
外貌必须是千篇一律、人畜无害的“笨蛋美女”、“幼态脸”:
圆圆的脸型、短短的人中、饱满的苹果肌、肉嘟嘟的嘴唇、绒绒的胎毛......
不惜去做所谓的“人中缩短手术”、“幼态牙手术”,也要让自己的轮廓和五官更像小朋友。
说话必须蠢萌蠢萌、用词越简单幼态,传播得越广:
小狗要叫“修勾”、小猫要叫“哈基米”、挖掘机要叫“呕泥酱”、消防员要叫“蓝朋友”。
“你说爱我,尊嘟假嘟”、“你是哪块小饼干”;
“我们苏苏,奶屁也是香的呢”......
身材也是越瘦小脆弱、越让人有保护欲越好:
腰必须是眼镜腰,腿是筷子一样的漫画腿,手臂是天鹅臂......
女装越做越小,成年人的身材,非要塞进小孩子穿的衣服里。
有博主吐槽,自己买了一件L码的吊带,到货后根本穿不上。
自己家那条10斤的狗倒是穿上了,离谱的是它穿得还有点紧。
多少女生为了追求与这种尺码相对应的“萝莉身材”,不惜过度节食、用仙女管催吐、束腰......
导致营养失衡、生理期不正常、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察觉到这些审美趋势、概念名词中透露出隐隐约约的不对劲:
“终于有人说婴儿直了!最开始有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很想骂了,感觉很奇怪,还有什么婴儿粉......”
“宝宝碗、宝宝针、宝宝裤、宝宝牙、宝宝奶瓶,还有什么?我问你们这些颠婆还有什么逆天的称呼?”
“下一步是不是要裹小脚了?宝宝脚。”
3
当我们在批判这类“幼态审美”的时候,到底在批判什么呢?
当然不是反对“白幼瘦”、“幼态脸”本身,毕竟很多女孩天生就长这样,无可厚非。
我们厌恶的是,单一的、被凝视的、被刻意制造的、被洗脑却不自知的一场隐形审美侵袭。
说到底,一个成年人刻意幼化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迎合的究竟是谁的审美呢?
女孩们到底知不知道,在动物世界中,当自己看起来像幼兽一样,身处弱势且毫无攻击性。
下一秒就会成为猎人或大型兽的掌中之物,分分钟被控制被摆布。
就像作家“李雪爱与自由”所说:
“幼态性感审美,是一种猎物审美,在向社会表达‘我是等待被猎取的猎物’,幻想得到照顾和宠爱。
但这就像独自游荡在丛林中的幼兽,吸引的不会是照顾,而是猎杀。
只有成为真正的成年人,行走社会才会被尊重,得到资源。”
精神的裹脑布,比缠足的裹脚布更可怕。
多少女生,被社交平台上单一、畸形的审美观念所绑架;
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去迎合“幼态”的审美标准,努力自我矮化。
最后真的相信,自己是弱小的、柔软的、手无缚鸡之力的。
逐渐自愿沦为被投喂、被挑选、被凝视的客体,心甘情愿地让渡出话语权,成为别人的附庸。
4
幸运的是,在这个“幼态化”审美为主流的时代,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女性色彩。
比如“东北雨姐”:身高1米8、体型壮硕、梳着利落小辫的她,活脱脱就像一个部落女族长。
一个人能从菜市场扛起半扇猪,一口气走回家都不带喘的;
徒手搬石头、刨土、倒灰、抹水泥,不到半天时间,就风风火火垒好了一个猪圈;
烤全羊、铁锅炖大鹅、扶犁种地、起炉灶......就没有这个雄鹰般的女人不会的。
在自家朴素的农村小院里,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动作麻利、不拖泥带水,咔咔就是一顿造。
她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无所畏惧的力量感,简直就是“幼态审美”的反义词,激励了很多女生:
“看雨姐前无精打采,看雨姐后牛劲儿使不完。”
比如“韩仕梅”:一个被父母以3000块钱卖掉的农村女人,在地上、在墙上,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她丈夫的反对、村里人的异样目光,都没有阻止她写诗的强烈愿望。
随着她越来越多的诗歌被看到,人们开始把她称为“田埂上的诗人”。
2021年,她受联合国妇女署的邀请发言,第一次站到了全世界人们的面前。
又过了2年,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海浪将我拥起》,即使再恶劣的环境,都没有阻挡她,努力向上的脚步。
她的诗振聋发聩:“我已不再沉睡,海浪将我拥起”。
再比如摆炸串摊的“拉丁舞女王”:
白天是童装店老板,晚上摆摊卖炸串,周六日培训班教小孩子跳舞。
身兼数职依旧神采奕奕,真正诠释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看过这样一段话:
“祝所有女性都做飞鸟,有指引航线,而非锁链。
做大树,而非菟丝花。做炬火,做灿烂星光。
祝你昂扬,祝你铮铮,祝你挣脱枷锁击碎天花板,祝你扎根大地挺直脊梁。”
愿你我,都能成为自由的飞鸟,而非谁的附庸。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