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经常看到网友说:以前不懂行,花大价钱买的宝石,不仅不值钱还变丑了!根本戴不出门!宝石,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动,让人马上就可以想象到佩戴它时的美丽模样。无论是用来纪念重要时刻的礼物,还是日常佩戴的一条通勤款,每一件珠宝都承载着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如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己的珠宝竟然严重贬值或变丑了,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件让人感到难过的事情。有些宝石,拥有丰富珠宝知识和经验的“内行人”大概率不会购买!尽管它们可能看起来闪闪亮、吸引眼球,但却在品质、价值和耐用性上大打折扣。只要了解这几个“雷区”,你就能避开“买错宝石,亏大了”的尴尬局面。
合成宝石是人工宝石的一种,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国标规定,合成宝石必须在其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合成”二字,如“合成红宝石”“合成钻石”“合成欧泊”等。合成钻石的领域比较新,充满争议,一句话说不清,咱们之前也讨论过很多次,今天暂时不做讨论,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公众号里搜索“合成钻石”看看。但显而易见的是: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合成祖母绿等合成彩色宝石,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内行人的购买清单中。首先,绝大多数的合成彩色宝石,它们的宝石感不强。大多数彩色天然宝玉石在数百万年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被各种地壳运动会留下生长痕迹,比如内裂、色带、内含物等,从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透明度。比如,缅甸红宝石和其它产地的红宝石,因为内含物不同,所呈现出的糖浆感和荧光也会不同。而大多数合成宝石,虽然成分与天然宝石基本相同,但它作为批量生产的工业产物,没有天然宝石的生长特征,甚至肉眼观察的颜色也会略有差异,所以在内行人眼中,几乎不具备宝石感(典型案例是,大多数的合成红宝石会被内行人一眼认出来)。 其次,价格不稳定。合成宝石的“天然性”不够,缺乏天然宝石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因此,合成宝石的价值远远低于对应的天然宝石。但在推入市场时,合成宝石会被包装得身价很高,随着产量和市场普及度的增加,合成宝石的价格会迅速跌落。因此,内行人几乎不会将其当做“珠宝”购买,顶多是当做“首饰”购买。延伸阅读《合成钻石暴跌80%!一克拉从2万跌到3千,发生了什么?》。染色是一项古老的宝石处理技术,是选用一些无机和有机染料,在低温加热条件下对某些天然宝石进行浸染处理,使之着色。经过染色处理的宝石,称之为染色宝石。常见的染色宝石主要有玛瑙、玉髓、翡翠、珍珠、和田玉和绿松石等。目前,除了玛瑙和玉髓,其它宝石的染色,在国标对于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标准中,属于“处理”,是不被认可的美化宝石手段。不管有人将染色宝石卖得多贵,但它们的真实价格都很低,主要原因是:第一,不好看。染色的宝石在外观上,颜色比较死板呆愣,不像天然宝石的颜色那么灵动美观。在经过长时间的佩戴后,还可能会出现染料脱落的情况。第二,品质差。染色宝石的品质通常较差,经染色处理后可短暂呈现出“高品质”的虚假外观,让消费者花费比实际价值高出许多的金钱购买,造成金钱上的损失。
第三,不安全。虽然玛瑙和玉髓由于染色的历史较长、技术成熟,能使外观保持稳定耐久,基本佩戴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过敏除外),但市场上许多其它染色宝玉石,所使用的染色剂成分和来源不明, 很有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过敏)。一般而言,使用天然有机染色剂则稳定性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往往易褪色或变色,而使用诸如苯胺类等人造有机染料或加入金属盐则相对较稳定。衡量宝石品质的要素主要有颜色、净度、切工、质地、重量、大小等。有些宝石个头很大,颜色很好,但是台面中间有大面积深色内含物;有些宝石,颜色都已经接近黑色了,几乎看不出是哪种宝石;有些宝石切工不好,会让本不小的重量看起来台面非常小,也无法体现火彩;有些玉石手镯,看起来很漂亮,但却有很大贯穿裂,佩戴起来岌岌可危。购买低品质宝石,相当于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内行人购买宝石,首先,会考虑它的美观性,其次会考虑的价值稳定性。如果某个维度非常差,会直接拉低它的整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