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刻的经济模式转型:化债与搞活经济新思路

时事   2024-11-10 21:37   北京  


周五,财政部在人大会议闭幕公布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系统给大家解读一下。
这一次财政部公布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化债,一个是明年财政扩张的问题,两个问题都非常重要,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化债
第一个就是化债。
可能很多人对于化债简单的理解就是中央财政拿出一笔钱来,帮地方政府还债填坑。
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化债不是还债,而是进行债务置换,中央财政这一次非常明确地告知社会的是,这一次中央给地方提供的是10万亿的化债资源。
这10万亿分别是6万亿的债务额度,2024年—2026年每年安排2万亿,另外就是2024年—2028年,每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中单独安排8000亿的额度专门用于化债。
这个化债资源其实就是给地方提供的债务置换额度。也就是说,这10万亿中央政府没有出一分钱,而是给地方的债务政策,让地方政府可以将10万亿的隐性负债置换成地方政府的法定负债。
除了这10万亿之外,另外还给地方解决了2万亿的棚改隐性债务,这2万亿虽然蓝部长直接表述是“仍按原合同偿还”,但是从后面对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描述来看,这2万亿大概率是中央财政直接买单。
好了,以上就是对化债相关政策的阐述,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就会产生一些疑问。
疑问1,债务置换究竟有何意义?
这个意义很大。
地方隐性债务一般是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因为有地方财政的担保,所以就成为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
过去地方投资平台对外融资的时候,一般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融资利率很高,特别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融资利率一般在8%左右,个别甚至达到10%,100亿负债每年光是还利率就要8个亿。
一个是融资周期短,一般都是1年期或者2年期,这么短的周期,导致现在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还本压力极大。
地方投资平台债务除了融资之外就是还拖欠了大量工程单位应付款,因为平台无钱支付导致大量工程单位也不得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与材料款,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现在中央给政策地方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地方就可以发行地方债来置换上述投资平台的债务,地方债利率低,一般是2.5%左右,并且可以发行周期较长的长期债,比如周期是10年,这样地方不仅短期内没有还本的压力,而且利率支出也大幅度下降,
根据机构测算,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地方政府每年节约6000亿利息支出,这笔钱,地方就可以用于保基层,保运转,保民生。
说实话,去年以来,地方财政压力巨大,这个压力很大程度就是地方隐性债务造成了,因为要筹集资金为隐性债务还本付息,导致很多地方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同样因为地方财政压力巨大,所以逼迫地方政府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搞钱,一个是非税收入激增(也就是各种罚款大幅度增长),一个是异地执法远程捕捞现象屡屡发生,光是广东省一年时间就有近万家企业遭遇外地警方远程执法,
不管是非税收入增长,还是异地执法远程捕捞都极大恶化了我们的营商环境。
疑问2,中央政府为什么只给债务政策,而不是直接给地方钱用于化债?
我们中央财政每年都是有赤字的,也就是说即便是中央财政每年也是支出大于收入的,也要靠安排一定额度的赤字预算才能弥补这个支出的缺口。
如果中央政府直接拿出一笔钱给地方还债,那么就要大幅度提高赤字率,这个赤字率还有一定硬约束的,一旦赤字率超过某个数字,那么国际评级机构就会下调我们的主权信用评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意味着我们对外融资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融资利率上升,融资额度下降,甚至可能要增加更多的苛刻条款。这个就与信用等级好的个人与信用等级差的个人在银行贷款条件完全不同是一个道理。
对外融资能力还不仅仅是融资的问题,这还可能涉及我们对老美金融战的反制手段,最近我国在沙特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就颇有深意,这个深意我在知识星球文章《中国瞄上了境外的美元头寸》有详细解读,这里就不展开了。
维持一个较低的赤字率就是维持我们较高的主权信用等级的硬指标。
我国中央财政赤字率过去一直维持在3%左右,这在国际上算是比较低的,根据蓝部长介绍,这个赤字率还有较大的扩张空间,但是这个扩张空间是中央财政宝贵的弹药,好刚要用在刀刃上,要用在发展经济的关键领域,决不能随随便便就拿去给地方还债擦屁股了。
至于这个赤字率扩张空间未来怎么用,我们后面来谈。
疑问3,现在我们地方隐性负债是14.3万亿,这一次,财政安排是6+4+2一共给了12万亿(其中10万亿是化债资源),为什么不干脆给个14.3万亿将地方隐性债务彻底解决掉?
这里面是有道道的。
地方隐性债务除了欠金融机构的钱,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欠工程单位的钱,地方政府在解决这些单位的欠款债务时,是不会全额给付的。
原因嘛,也能理解,僧多粥少,资金盘子有限,历史遗留债务却很大,所以都会打折支付,一般默认的潜规则就是,工程方把本金给你,至于利润就不要想了。
特别是负债率越高的地区,债务打折就越大。
西部某高债务省份,去年给工程单位的化债方案就是这样,假如欠1个亿,给5000万现金,然后给价值2000万的酒水,其余3000万债务直接抹掉。
今年有中央政策支持化债,预计打折不会有去年这么狠,但是债务即使全给现金打个8折估计是跑不了的。
中央财政当然对于地方化债的这些道道是门清,所以对于14.3万亿的隐性债务自然也不会全额都给,最后给了12万亿,债务覆盖率84%,理论上地方还有2.3万亿的隐性债务缺口,但是这个缺口通过地方化债打折模式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这里要多啰唆几句,地方隐性负债14.3万亿这是地方给中央上报的数字,实际地方隐性负债肯定会不止这个数字,具体数字多少,我也不知道,
但是中央真按照这个14.3万亿匹配化债资源的时候,那么瞒报隐性债务的地方就会头大了,未来这些隐性债务瞒报越多的地方,估计在给工程方化债时打折可能就会更大一些,这也是国情。
以上就是对于财政部化债思路的剖析。
化债能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这对于经济是有好处的,但也只是间接的好处,我们经济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本来大家都等着财政部放大招,直接大规模砸钱刺激经济,比如生育补贴,比如消费补贴等等,
但是现在财政部却把大量资源用于化债的领域,12万亿看起来很多,但是真正转化为给工程方的付款可能也就是几万亿,这几万亿还要在3~4年摊销,每年也就是1-2万亿左右,这点钱要弥补目前市场需求的缺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周五财政部公布相关内容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感觉就是不及预期,因为第一感政策不及预期,所以境外A50盘口就跌了一波。那么,现在国家对于经济难道就除了化债其他什么都没有了吗?
这是我周五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国家对于如何搞好经济有一个重大思路或者说模式的转变!
市场也迅速意识到国家的这个搞活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所以境外A50盘口又拉回来了。
这个重大模式的转变才是本文的重点。
二、模式转变
首先我们来看,蓝部长对于未来财政政策的描述:
明年的财政政策加力方向表述如下: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现在我来用大白话给大家解读一下这段描述。
——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是中央财政积极加杠杆;
——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这是给地方财政加杠杆;
中央与地方财政同时加杠杆,这个财政扩张力度是非常大的。
那么中央财政加杠杆之后,主要用于什么领域呢?
两个方向。
1,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这就是鼓励企业设备升级,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同时也是刺激老百姓消费;
其2,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也就是说,未来地方财政除了正常的财政收入,还有两笔重要的增量收入,一个是地方专项债规模扩大,一个是中央转移支付规模会扩大;换句话说,中央与地方财政同时加杠杆的时候,这些加杠杆所产生的大部分财力主要集中在地方!
这就是国家搞活经济基本模式的重大性转变。
从90年代分税制实施之后,我国财税体制一直就存在一个重大问题,中央事权少但是财力充沛,地方事权多但是财力不足,过去因为房地产发展迅猛,地方卖地收入不菲,所以能一定程度弥补这种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
现在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谷,地方卖地收入锐减,这种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直接就暴露出来。
地方现在不但没钱去搞活区域经济,甚至很多地方连基层政府运转,公务员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中央也敏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两个大手笔,一个大手笔就是拿出12万亿给地方化解隐性债务,让地方卸下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一个大手笔就是明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同时加杠杆,这加杠杆增加的财力大部分都给地方。
钱给够了,就可以给地方压担子了。
这就是把生育率指标直接压给地方。
我觉得这个思路就很好。
中国这么大,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欧洲差不多,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比东南亚好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中央层面统一出台补贴生育的政策无论如何都有顾此失彼的感觉。
现在把财力转移到地方,同时让地方因城施策,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无论是针对性还是有效性都好得多。(地方政府甚至还可以对东南亚嫁入当地的妇女在相关政策上开绿灯——这种比较务实的操作,由地方政府实施比国家层面出政策实施便捷灵活得多),
地方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
抓生育是如此,刺激消费同样如此。
中央层面自顶而下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各地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城施策制定刺激消费的政策。
中央层面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宏观政策的指引,一个就是给地方足够的财力配置,剩下的就让地方政府百花齐放,地方经济搞活了,地方消费起来了,补救是全国经济搞活了,全国消费起来了吗?
所以这一次中央层面的思路很清晰,不出台具体的鼓励生育,刺激消费的具体政策,而是让中央与地方财政加杠杆,然后将大部分加杠杆的财力给地方,让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搞活区域经济。
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央层面出具体政策,然后等着地方落实执行,未来这个模式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央只给钱压担子,具体的政策是地方出同时也是地方来执行。


华山穹剑
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论、历史回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