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35岂止在复仇!

时事   2024-11-13 20:57   广东  
11月5日,我军在新闻发布会上,确定珠海航展期间,歼-35A将正式亮相,至此,我国跻身世界上唯二拥有“双隐”战机的国家之一。


而同一时刻,大洋彼岸,正值美国大选的投票日,哈里斯和特朗普的选战进入决战阶段,新任总统即将决出。

有网民发现,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军每一款高精尖装备出鞘的时机都十分“凑巧”。

就拿2011年歼20首飞举例,当时正值美国防部长盖茨到访后几个小时,听到消息的盖茨,神情十分复杂。

盖茨:娘希匹

因为在来之前,他刚放过话,中国人在2020年前不会拥有隐身战斗机。

再比如今年的东风31AG洲际导弹试射,也正值菲律宾准备安装美国中导系统,美俄试射洲际导弹发射接连失败的微妙时刻,12000公里外绽放的烟火和浪花告诉了全世界“你们不行,我行”。

东风扬剑,瞬间让某些意图不轨的国家变成了“乖孩子”。


而这次的歼35,之所以挑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发布,很大程度上,也是告诉一洋之隔的对面:你有F22,我有歼20,你有F35,我现在也有歼35,而且,我更先进。

所以,无论谁上来,劝你冷静点。

而中国空军能有如今“高低搭配”“双隐俱全”的成就,是一代代军工是顶着冷战两大强国的封锁,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今天我正好珠海航展,趁此机会,聊聊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再聊聊歼35强在哪里。



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伴随着人民的欢呼,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天空中,战机呼啸而过,但美中不足的是,一共只有17架。


17架战机,在这么隆重的日子里,显得过于寒酸。

于是,周总理想出一招,让9架性能最好的P-51从天安门飞过去以后,绕回来再飞一遍。

这就是我们当年的航空事业真实的写照,一穷二白。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1951年的8月,我们制定了航空发展计划,要在3到5年内,由修理走向制造。


但初生的新中国百业待兴,工业基础十分的薄弱,想独立完成这个目标也并非易事。

好在,抗美援朝让我们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从基础为零,直接进入了喷气时代。

1956年,我国仿造米格17,制造出了歼5战斗机,从此,我们掌握了喷气战斗机技术。


紧接着,1964年和1967年又分别仿造米格19和米格21造出了歼6和歼7战斗机。

而且,由于歼7是超音速战机,所以当年我们也是迈进了世界先进空军的行列。


如果只看这些,大家是不是觉得,共和国空军“出道即巅峰”?

但谁也没想到,之后的日子里,歼6歼7,居然用了几十年。

为什么?

因为制造和研发,是两码事,而我们的航空研发底子,太弱了。

最开始有苏联作参考,我们靠仿造能生产优秀战机,问题在于,苏联专家只讲制造,绝口不提设计。

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1956年,我们开始了自主设计的探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一共92人,平均年龄不到22岁,设计室主任就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代宗师,时年39岁的徐舜寿。


果不其然,中苏交恶后,我们彻底失去了技术来源。

北方,苏联大兵压境。

沿海,美台空军虎视眈眈,高空侦察机在我境内频繁活动,而我们又没有能够进行拦截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只能靠防空导弹被动防御。

航空自主,刻不容缓!

但彼时,国内也处于困难时期。

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研发人员。

当时,条件非常简陋,他们工作基本都在车间的地下室,而住的也是临时搭建的双层板床,在现在看来,这几乎就是监狱甚至三和老哥级别的生活水平。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英雄的研发人员,硬是用笔手绘出了11400多个零件,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款高空高速战斗机,歼8。


在此期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比如,跨声速颤振。

一旦处理不好,必然会导致机翼断裂,空中解体的惨剧。

但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无法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于是时任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不顾危险,坐在歼教6上跟着歼8一起飞,抵近用肉眼去观察机身后侧的气流分离方向,两机距离极近,可以说,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

但最终,顾总师就靠着这双火眼金睛和舍生忘死的勇气,替歼8“纠了偏”。


1979年,歼8设计定型,走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自立自强的第一步。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我们突然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

电传飞控系统,高性能涡扇发动机,先进的气动布局等等新技术已经被应用在F-15,F-16,幻影2000这些新锐西方战机上了,也就是说,西方已经用上了四代机。


我们刚刚定型的歼8,出道即落后。

而当时,我们资金不足,技术不足,那么在周边局势缓和,优先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是否还要追逐世界先进水平呢?

众人莫衷一是。

最终,邓公拍板——

搞!人民空军,要未雨绸缪!

于是,歼10项目上马,代号,10号工程。


时间仅仅过去了十多年,90年代,冷战在苏联的轰然倒塌下宣告结束。

果不其然,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后,我国地缘环境骤然恶劣,曾经的合作伙伴美国,成了如今的大敌,国防压力骤然提升。

同时,海湾战争带来的震撼犹在眼前,正当我们绞尽脑汁从俄罗斯搞到了24架SU-27,有了超视距空战能力之际——

1997年,美军F-22隐身战机试飞成功。


相比之下,1998年首飞的国产歼-10,甚至没能让全世界多看一眼。

是的,正如二十年前,我们以为自己追上了,却又瞬间被拉开了一个时代。

可以说,整个军迷圈子都迷茫了,即使是最乐观的那部分,也只敢幻想歼8歼10大战F22,机海战术十换一。

紧接着,2001年,又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王伟同志不幸牺牲。

“81192,请返航!”

“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带着这份信念,人民空军咬着牙继续埋头发展。


终于,在2004年歼-10设计定型后,五代机的制造方案提上了议程。

为此,总装备部与空军听取了成飞和沈飞两家的预研报告。

沈飞当时拿出的是与俄罗斯合作的成果,边条翼三翼面形式的新一代战斗机气动布局。

成飞是延续了歼10战斗机中距鸭翼式的布局。

后来,成飞方案取得胜利,歼20上马。

而落马的歼31(现歼35),也并未胎死腹中,而是在沈飞自掏腰包的努力下,进行改进与验证。


而反观我们的竞争对手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美军“天下无敌”的印象不仅传递给了世界各国,就连美国的统治阶级自身也陶醉在泼天的“文治武功”中无法自拔。

F-22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更是口出狂言:F-22领先全球,放眼50年内,没有敌手。

其实,从21世纪初的世界军事发展水平来看,也不怪他狂,因为五代机对于四代机的优势实在堪称碾压。

因为哪怕在美国人自己组织的实兵对抗演练中,也被F-22打了个144:0。

那么,为什么五代机这么强?

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隐身性能。

在吸波材料和气动外形的加持下,五代机能够大大降低雷达的探测能力,从而在空战中实现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先敌脱离的优势。

这里还是拿F-22举例,它的正向雷达截面积只有0.1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大点的碗,而号称“四代半”最强战机的俄罗斯Su-35却足足有15平方米,差了150倍。


这也意味着在空战中,F-22在Su-35的雷达上完全是一片空白,而F-22凭借超态势感知能力可以在100公里外使用最远探测距离240公里的AN/APG77雷达从容锁定苏-35,并发射120公里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将其摧毁。

而到死,Su-35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所以,哪怕你四代机有再好的发动机,再强的推重比,再逆天的机动性,看不见敌人,也只能被动挨打。

这就是五代机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对手的雷达面前,直接遁形。

那么,五代机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知道,雷达之所以能发现目标,是因为雷达发出电磁波后,遇到目标后会反射。


所以既然雷达要发现目标,就要收到反射波。

而隐身战机之所以能隐身,就是尽最大能力减少这个步骤的反射,这个是通过气动外形和吸波材料共同促成的。

一般对于五代机研发来说,气动外形是最好突破的技术难点,而最大的难题在于吸波材料。

F-22用的是非共振磁性雷达吸波材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镓与银。

它是以磁性材料为基础,专门为吸收某一频率的雷达波而设计的。

不过这东西虽然吸波能力强,但是不仅有剧毒,价格极其昂贵,维护也极为麻烦,还必须待在呆恒温恒湿的机库里。

就这样,还总出起泡、掉皮这类的问题,非常“娇贵”,每小时综合飞行成本高达3.5万美元。

美军地勤为战机重新铺设修补隐身涂料

有人可能说了“不就是氧化镓和银么,自己调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但这个难度约等于小学生搓核反应堆。

因为不止有材料问题,这里边热处理、储存环境,加工环境,材料配比,催化剂等等环节,都是美军保密的,得自己通过无数次试错去做,即便是大国,没有十几年的不间断摸索和材料学领域的积累,也是摸不到门槛的。

所以这些东西的制造,当时只有美国人吃透了,对于美军而言,“人有我无”,那无敌的就是我了。

因此,美国军方觉得自己稳了。

于是,2009年7月,美国参议院对F-22隐身战机的存废问题投票,投票结果为58:40。

F-22猛禽停产,生产线关闭。


美国众议院也在几天后确定,F-22最终数量为187架。

时任国防部长盖茨也声称,中国在2020年之前不会拥有隐身战机。



然而仅仅两年后,2011年1月11日,歼20振翅,不仅实现了我国空军从四代机向五代机的巨大跨越,也震惊了全世界。

那我们又是怎么攻克隐身涂层这个技术难题的呢?

答案是我们选择了和美国人不同的技术路线——超材料隐身涂料。

什么是超材料

在央视《大国重器》纪录片中提到,超材料是南京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搞定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改变所接收无线电波回弹的方式,让电磁波在它的表面向近乎平行的方向进行折射。


简单来讲,就是直接把来的电磁波通通吃掉。

如果说美国人解决的是反射波长问题,那我们就是直接解决了反射问题。

毕竟,没有反射就不会被发现,我们算是直接开创了一种新的隐身手段。

于是,靠着超材料配合涂层通电技术,我们把战机的隐身性能又拉到了一个新高度,能对所有波段雷达和红外探测隐身,而且由于不需要像F-22那样“娇贵”,有事没事就得刷层涂料,所以我们的五代机不仅成本更低,性能上限更高,维护费也更便宜。

不过,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如果说歼20的问世主打的是“人有我有”,那么歼35的出现,就是“人有我优”。

众所周知,我国航空工业一直都有“心脏病”,也就是航空发动机跟不上先进战机研发的脚步。

而这次,歼35在沿用了歼20隐身路线的同时,还在发动机领域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这就要聊聊歼35上面的涡扇19发动机了。


2023年,涡扇19发动机的总工程师黄维娜在中国航空推进技术论坛上表示,涡扇19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在9.5KN至10KN之间,推重比约为9.5至10之间。


同时,根据资料,歼35最大起飞重量35吨,和32吨的美军F-35基本属于一个级别。

而且,单就最大速度,2.2马赫的歼35就把最大1.6马赫的F-35甩了不止一条街,可以直接和美军以机动见长的四代重型舰载战斗机F/A-18大黄蜂看齐。


而大黄蜂战斗机配备的是F414发动机,其单发也只能提供9.1吨的推力,却已经是美军现役中推力发动机中的佼佼者了。

就此而言,我军在战机小涵道比中等推力发动机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

而除了发动机之外,歼35的隐身性能也得益于我们的超材料技术路线,比F-35的0.065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了85%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旦有中美海军舰载机远洋较量的时候,我们的歼35能够先敌发现,先敌进攻,而对面的F-35很有可能直到发现导弹来袭,都无法确定我歼35的具体方位。

再加上雷达航电导弹的进步,歼35这台中型机,完全可以用更小的体型,达到重型机的作战性能。

此外,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透露,由于大规模应用了3D打印一体成型技术,歼35的成本还会在量产过程中越来越低。

因此,以目前公开的技术指标,我们完全可以把歼35推上全球最强舰载机的宝座,并且未来升级潜力深不可测。

同时,比起纯粹的空优机歼20,价格更低,更倾向于多用途的歼35也有着更大的国内外潜在市场,更有希望在高端装备领域,为我国赚取外汇。
未来,我军在五代机装备上,将完成高低搭配,海空配合,歼35舰载机负责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歼20战斗机则专门负责担负战区的制空权的争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可以说,歼35的问世,彻底补齐了我空军战斗机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也将是被载入人民空军史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从前,我们在追赶,是“人有我追”。

以后,我们在超越,是“人有我优”。

而这,正是一代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计划,一代代航空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研究,才为我们撑起了这片祖国的天空。

“以后,美国人的侦察机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我们,在前进!”

“81192,你看见了吗?”





华山穹剑
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论、历史回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