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有妙招,“接”续美好!用“1234”开启幼小衔接全新篇章~ | 开学第一课

教育   2024-09-01 14:30   北京  


民小编说

“幼小衔接”是一场关乎孩子未来的重要战役,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关乎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孩子们即将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到充满挑战的小学时代。为了助力孩子们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学校需要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一场“全景式成长接力”,用科学的衔接策略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显然,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期间,孩子将经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幼儿园重养育,小学重教育;从一名孩童成为一名学习者……因此,如何通过“幼小衔接”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展特别关怀?如何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认为,这需要多个维度的密切互动: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形成一场全域、全程、全人的全景式成长接力。


一、制定“1”份共同的方案



学校与对口的幼儿园开展密切联系,围绕“幼小衔接”通过系列研讨与工作对接,首先确立共同的工作理念目标——激发兴趣、培育习惯,促进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开启学业生涯;其次建构联动的实施路径——实施好习惯贯通课程、开展进阶的成长仪式等;最后形成协同的保障机制——家校社协同、联合教研、跨学段全员导师等。实现小学学习与幼儿园生活,校园生活与家庭、社会的链接,帮助幼儿实现小学学习与幼儿园生活,校园生活与家庭、社会的链接,构建出指向“完整儿童、持续生长”的幼小衔接体系。


二、实施“2”个贯通的课程



1.好习惯课程:从生活走向学习


学校与幼儿园联合开发“好习惯”课程。幼儿园以生活习惯培养为主,初步开展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等学习意识的启蒙。小学阶段进一步巩固孩子生活的好习惯的同时,注重启发并培养儿童学习的好习惯。


结合新生入学适应专题活动,开启“同济苗苗200个好习惯”养成行动。“站像一棵松,坐像一台钟,队伍一条线,走路挺起胸……”结合童谣吟诵,引导新生进一步巩固“站、坐、行走、如厕、饮水、问好”等好习惯,并进行要求升级。比如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卫生间,小学一排楼层共用一个卫生间。学生需要提升有序排队、文明如厕、自主洗手的意识,并逐渐良好的习惯。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围绕“一日之济”,开展好习惯专项行动,让新生融入班集体,养成良好的集体规范。如“文明用餐我能行”活动中,新生不仅是坐着等餐,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有序排队,自主领餐,安静用餐,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归还餐盘。在文明用餐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节粮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根据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实际,“好习惯养成行动”贯通设计,比如,幼儿园归还、整理玩具,到小学的“理书包PK赛”“整理我的小柜”“秀秀我的小书橱”等。




幼儿园与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转变,对知识的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课堂好苗苗”评选活动,围绕“课前准备”“积极发言”“合作学习”“有效达成”四个维度进行激励评价,助力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从游戏课程走向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围绕小学低年段儿童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亲身操作的学习方式特点,学校在国家课程框架内开发了一系列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数学学科“数字点卡翻翻乐、数字迷宫”;美术学科“寻找大自然的影子,我的自画像”;体育学科“弄堂里的传统游戏,24节气农耕劳动与支撑移动”以游戏多元将 “问题与情境、体验与感知、合作与探究、表现与交流”贯穿始终。




同时,学校整合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内容,持续开展“幸福成长JI”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创设儿童化的情境,从生活世界出发构建“成长JI、实践JI、科学JI”三大课程模块,延伸出12个子主题活动,让儿童开展情景体验、考察探究、社会服务、问题解决。


为回应“告别幼儿园”项目,学校设计了“如何当好小学生?”这一驱动性问题,开发“为班级制定班规、设计我的名片、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等子问题引领儿童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同时,针对“我与自然”课程模块开发低年段一米菜园特色课程,跨学科实施。设置“种植物、玩植物、探植物”课程单元,开展“种子旅行记”“养护大作战”“模拟温室大棚”等系列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引导儿童在“玩玩做做”中学习。




三、举办“3”大成长仪式



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社会适应性,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与幼儿园共同策划“三大成长仪式”,联接幼儿园生活与小学活动,增强小学生身份认同,助力幼儿积极适应小学生活,提升成就感。


1.幼儿园的毕业典礼


在幼儿园生活毕业之际,幼儿园举办“礼别幼时光,成长再启航”大班毕业典礼。通过回顾幼儿园时光、班级风采展示、师长寄语成长、走向成长之门等板块,展示幼儿的成长,满载师长的祝福。走向“成长之门”,迎来的是欢迎他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2.开学五大礼


新苗专列——8月30号,苗苗们登上“新苗专列”,在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哥哥姐姐的讲解下,游览校园,熟悉环境,满满的归属感。


开学第一照——济苗走进校门,成为一名小学生的重要时刻,在校门口拍下了入学第一照。一张珍贵的照片,寓意新的启航!


爸爸妈妈的神秘礼——开学第一天,爸爸妈妈们也为新苗们送上了神秘的礼物,凝聚着爸爸妈妈们对新苗的爱与鼓励。


哥哥姐姐的礼物——每年暑期,二年级的哥哥姐姐围绕一天的校园生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公微给弟弟妹妹送上 “一日之济——好习惯养成记”“整理秘籍”。开学当天,哥哥姐姐亲手把这份开学礼送到弟弟妹妹手中。


最美集体照——新苗来同济这个大家庭,有了新老师,认识了新伙伴,拥有了新的班集体。在老师带领下,拍下小学生涯中第一张集体照,享受集体的温暖。




3.学习准备期的满月秀


在新生入学一月之际,学校为新生举办一场生动活泼的满月秀仪式教育活动。孩子们唱着童谣,秀出准备期课程特色成果,秀出同济苗初步养成的好习惯和文明礼仪。


四、建立“4”维衔接机制



1.关系衔接:基于儿童“身心适应”的双向奔赴


学校派驻教师为大班幼儿开展小学学习生活讲座;让幼儿走进小学参观听课,浸润式地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充分注重零起点教学、学习习惯培养,幼小双方尝试设计衔接期儿童适应性发展指标,从学习适应(认知行为、学习品质)、生活适应(情感态度、习惯方法)两大维度开展评价,发放“乐学章”“济劳章”“健身章”“智创章”等,为幼小衔接奠定基础。


2.家校社协同:建立家校社共同体合作建设课程的良好机制


进入小学后,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我们成立了“济爱家”家长学校,结合全员导师制,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与研修。和“小拖拉”说再见、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学校为家长们设计了“习惯培养与亲子陪伴”等四类桥梁课程与指导建议体系。与社区等联合开发“为新班级设计LOGO、职业一日体验”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实现幼小衔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3.经验衔接:幼小衔接背景下关键经验链接,构建幼儿发展地图


一、二年级执教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提出基于儿童经验的课堂教学重构。教师发掘“前经验”,让儿童获得“学科体验;运用“原发经验”,让儿童获得“活动体验”;寻求“替代性经验”,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通过引导,使经验改组改造和不断生长,最终实现儿童的发展。


4.空间联通:开展指向儿童主体发展的学校空间的功能创新


幼儿园里的游戏空间、区角等背后透露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理念。我们将校园打造成学生仍可以做做、玩玩、学学的游戏场、生命场。设计空间承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师生成为空间设计者与使用者。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班级空间突出自主合作与自治管理。学校在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的基础上,支持儿童自主参与创设各类环境,如儿童自主打造班级一米窗台,设计下雨天班级大课间游戏方案。


二是“流动教室”柔性空间突出无边界体验。开发“校园里的100个遇见系列活动”“智创嘉年华集市”等动态变化的空间经典活动,让儿童参与与感受校园每一平方米的成长乐趣。


三是户外空间突出实践成长与社会关怀。同济附小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用甲骨文喷射的小路图案,亲手设计的枫林小景。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团队还引领同济苗共商校门口道路改造方案,儿童设计作品又走进交通学院研究生课堂,成为城市改造的新方案,这些都让儿童的服务意识、社会关怀都有了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系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文章作者 | 王建芳

图片来源 |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供图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王圣婴


推荐阅读

四川:以改革之笔书写教育强省建设新答卷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学期从“心”出发,带着满满“心”能量扬帆起航!|开学第一课
关于收看2024年《开学第一课》的提示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