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 “乡”约盛夏,港澳台侨青年学子助力“百千万工程”

学术   2024-08-18 21:10   广东  




今年暑期,暨南大学120支校级重点团队、近2000名师生奔赴各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南青年重点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绿美广东、乡村规划等十大服务领域,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0余名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奉献,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服务乡村,提高乡村生活质量


在乡村基层“做真题”“解难题”“办实事”,暨南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将服务乡村落到实处,为提高乡村生活质量贡献青春力量。

夏日炎炎,洪庭康(西班牙华侨)跟随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暨法争先”普法实践团前往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面向群众开展普法宣讲,了解基层普法现状,帮助群众提高法治观念。

洪庭康将华侨视角融入实践团的普法行动,结合梅塘镇的侨乡商贸历史与自己对经商文化的了解,和团队成员合作制定了普法计划。通过对千亩橄榄园、鱼菜共生养殖基地的调研,实践团梳理总结当地应对商业风险及法律纠纷的经验做法。“走进梅塘镇政府,考察乡镇企业,了解当地法治建设经验,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乡村的发展建设情况。”洪福康说道,他期待着能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洪庭康(后排右三)和团队成员


万博宇(中国香港)是口腔医学院“口腔科普、从‘齿’出发”实践团的一员,他前往江门市新会区为群众提供口腔义诊服务,并开展口腔健康宣讲与流行病学调查。

作为主讲人的万博宇表示收获满满。他说:“在做准备工作时,我学习了正确刷牙、牙齿脱落应急处理等方法。在台上面向中学生宣讲,这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在宣讲和义诊中能为群众服务,他感到非常自豪。


万博宇在口腔健康宣讲中担任主讲人

“口腔科普、从‘齿’出发”实践团开展口腔健康宣讲

附属第一医院的吴文锐医生(中国香港)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饶平结下不解之缘。2018年,还是学生的他前往饶平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已经成为医生的吴文锐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作为附属第一医院“老区不老,健康护航”实践团的成员,来到潮州市饶平县柘林镇,联合当地医护工作者,共同为逾百名群众开展义诊。

“这两年,我们已为高龄髋骨骨折患者完成手术百余例,为饶平地区高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他分享到,“我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为‘百千万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吴文锐(右一)和团队成员共同开展义诊


发挥专业特长,贡献青年力量


“各尽其能,各显所长”是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的真实写照。暨南青年发挥专业特长,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

黄絮丽(中国台湾)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果尽其用”实践团的成员,她与团队成员走进江门市恩平市沙湖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果农讲解酸碱性与火龙果口感风味的关系,并帮助果农用紫甘蓝汁制成的简易指示剂检测火龙果的酸碱性。


黄絮丽(左一)和团队成员与果农访谈


在了解当地火龙果种植现状后,黄絮丽联想到家乡台南市也盛产火龙果。“我计划在假期调研家乡火龙果的种植技术,努力促进两岸火龙果产业交流。”黄絮丽说道。她决定和团队成员合作编制一份关于两地火龙果种植的对比报告,为恩平火龙果种植提供参考。


“果尽其用”实践团和果农

华品杰(中国台湾)是经济学院“耕读”——博罗湖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成员,他与团队成员通过制作并发放问卷、随机采访的方法调查当地生态旅游和数字化资源,对当地的绿化带和口袋公园进行改进设计,为当地规划数字化生态旅游链。

当地的数字化发展速度、乡村振兴的繁荣景象都令华品杰赞叹。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同学们的交流,拓宽了我观察问题的视角。”他说道。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在火热的实践中“破土冒尖”,茁壮成长。


华品杰(前排左一)和团队成员们


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暨南青年走进乡村基层,在社会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

阮家浩(中国香港)是学校团委“暨忆井冈”实践团的成员,暑假期间,他前往井冈山参加了“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井冈山,他和实践团成员一起探访革命圣地,感悟红色文化,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发挥专业优势,共同为当地设计红色文创产品。

阮家浩(后排右一)和团队成员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他与团队成员共同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并探索当地文旅与农副产品融合发展的路径。


曾雪雯(中国澳门)跟随文学院“桂韵筑梦”文化乡村振兴实践队共同前往江门市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开展社会实践。“我们跟随着当地工作人员走进桂水村调研,采访当地群众,学到许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突破。”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与侨乡特色,他们共同拍摄制作了宣传片,建模复原了侨乡特色“桂水亭”,设计桂水村特色文创产品,助力当地发展建设。


曾雪雯(左一)和团队成员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张佩玲和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何婌绮随文学院“四海同心”实践团前往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她们在鱼皇村开展墙绘活动,墙绘取材于红山镇的独特景色——高坪水库和半岛茶园等,从勾勒线条到填涂颜色,每一笔都传递着当地文化。

张佩玲表示,她在乡村调研的过程中,积极拍摄照片及视频,记录着社会实践的点点滴滴。她所在的团队还开展书签制作、助农直播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宣传活动。


张佩玲正在墙绘

张佩玲(左三)、何婌绮(左四)与实践团成员


这些青年学子正是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缩影。今年暑期,他们走进乡村基层,深入了解“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团委将继续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提质增效,鼓励更多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来源:学校团委、各社会实践团

编辑:黄心睿

初审:邓钧元、温婧

复审:伍秀君

终审:张高祥

暨南大学团委
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