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是第10个“世界血栓日”,为正确认识血栓,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增强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血栓预防能力,10月10日,金寨县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志愿者在白塔畈康养中心举行“关注健康,远离血栓”为主题的义诊、宣传活动,共同走进血栓的世界,宣传血栓相关科普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活动现场,介入血管科祝国臣主任为康养中心老人进行科普健康宣教,祝主任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老人们讲解血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预防方法。科普结束后,志愿者们通过现场演示、讲解、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科普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同时,志愿者们对老人们提出的血栓性疾病健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答疑解惑,有效宣传了血栓性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老人们对于血栓性疾病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的能力。
介入血管科祝国臣主任为康养中心老人科普宣教
志愿者为康养中心老人义诊及亲切互动中
在本次活动中,共为 50 余名老人提供血栓性疾病防治相关知识健康咨询服务和义诊服务,提升了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了老人们安全急救素养与应急救助能力,受到了康养中心领导以及老人们的认可和赞许。
1.血栓——堵在血管里的“杂物”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时,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此时,血栓便会悄然而至。
2.血栓——共同的“凶手”
急性心肌梗死
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硬化加剧或血栓的因素发生栓塞,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时就意味着人体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脑梗死
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小板增高等都会引发脑梗死,但最主要的病因是血栓,血栓造成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所以要想预防脑梗死,最主要的就是要防栓抗栓。
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症主要是血栓阻塞肺部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肺组织缺血缺氧,最后引起肺组织衰竭。
静脉血栓栓塞症
据临床统计,有20%的血栓栓塞在脑血管中,10%在内脏血管,肢体血栓则要占到70%到80%,而下肢栓塞是上肢的5倍。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者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患者剧烈疼痛,最后可能面临截肢。
3.血栓——“沉默的杀手”
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甚至到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1.健康饮食
中年之后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虾、蟹、动物内脏、蛋黄等,减低血液黏稠度提升。
2.补充水分
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正常人每天应摄入量为2000-2500ml水,可以降低机体血液黏稠度,从而利于血液流动。
3.适当运动
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4.控制血压、血糖
血压升高时,低密度脂蛋白会加重对动脉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可诱发全身血管的损害,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5.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一支小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自身毒素损伤血管;重视防寒保暖、防止寒冷对血管的不良刺激。
6.释放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急性堵塞,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引发心梗。
7.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易栓症初筛项目的检查。一旦出现栓塞迹象,立即就诊,时间越早越好。
来源:介入血管科 初审:吕绍蕊
复审:江寒秀 终审:黄 杰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