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银川能源学院深化学习贯彻工作,印发了《中共银川能源学院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了学习培训、宣传宣讲等活动,还强调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措并举,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行动,讲方法,显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党组织工作中,利用“三会一课”开展理论研学,深化学深悟透。制定了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各党小组学习计划。截止目前,学院层面已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4次,各党小组已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3次,重点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内容,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课堂上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深入开展集体备课会、教研室活动、教师教学活动等,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课程教学,把党历史上三个重要的“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以及重大意义分享给当代大学生,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坚定历史自信。在集体备课会中,《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围绕“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四大主题,进行了课程核心要点的深入剖析,系统思考“怎么进”“融什么”“如何融”的问题,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不同的专题内容巧妙地进行融入,持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课程相关章节,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体融入进行教学展示,并表示在融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大、小、主、次等关系的方法,使知识体系脉络更清晰,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感;对具体案例的选取,不仅要从理论出发,更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国际热点,用鲜活的实例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备课中,要求教师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案和课堂教学中,比如讲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是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创新在中国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选取与改革创新相关的典型案例,如青年科技创业者的成功故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改革创新举措、成效及启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体量庞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讲清楚当前形势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围绕《决定》谋划的总体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领域、重大举措,做好教学设计。首先,从横向逻辑给学生呈现清楚《决定》的框架内容,让学生对《决定》有整体的认知。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讲授专题《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时,从三大板块进行分析呈现:第一板块,即第一部分讲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对应教材第一部分内容;第二板块,即二至十四部分,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对应教材“七个聚焦”的内容;第三板块,即第十五部分,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应教材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校思政课教师参加山东大学——宁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云上大练兵”
其次,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和发展现状,将区情社情与学生具体实际结合,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比如《形式与政策》课讲《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这一专题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6月来宁考察时强调的“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守护“一河三山”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在结合不同专题融入全会精神时,始终把握和贯穿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的关系,给学生讲清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全面地传达给学生。再次,充分考虑不同思政课程的具体特点,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方法结合起来,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融入方法上,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的融入,用好“大思政课”,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融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师们还把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的生态文明观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现身说法,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校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赴大武口洗煤厂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活动
首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融入。在讲授不同主题时,选取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在《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专题中讲“六个坚持”中的第二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以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为案例,深入分析为什么要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在《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专题中讲“四个革命”中的能源体制革命时,可以选择一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案例,分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等。其次在开展小组研讨时融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例如“如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怎样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生问题,探讨改革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从《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破圈探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守正创新。在讨论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师生座谈会征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再次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融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通过播放一些专家解读的视频、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全会的精神实质。将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不仅做到准确全面地向学生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创新授课方法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听起来“解渴”,品起来“有味”,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
编辑:王海花 校核:闫玉婷 监制:杨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