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十中精神 讲好十中故事——唐山市第十中学市级师德标兵事迹

楼市   2024-09-28 11:39   河北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涌现出大批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教师典型。为深入挖掘一线教师的典型事迹,形成“校校有榜样、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鲜明导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师德榜样在身边”优秀教师事迹遴选活动,我校史永存老师、张建新老师被选树为“2024年唐山市师德标兵”。

为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我校将九月确定为师德师风提升月,发起了向师德标兵学习的号召。


史永存老师

史永存,中共党员,唐山十中高级教师,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1999年参加工作,担任化学教学工作,多年来主持学、教案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工作,撰写了大量教学活动案例,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8篇,出版了27万余字的独著《高中化学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研究》。从教以来,在省、市各类大赛中先后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若干次。2006年——2019年担任班主任,5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2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共荣获市教育局嘉奖和基础教育先进个人9次,市级行政奖励4次。

一、乐奉献、肯吃苦、政治过硬

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作为教师,援疆一直是史永存同志的梦想。2019年12月,他如愿以偿地作为唐山第9批援疆干部人才的一员来到新疆巴州且末县。

且末是南疆的一座小县城,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与唐山的时差有2个多小时,常年干旱、盐碱,多风沙,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沙尘是当地标志性的天气,从开春到秋后,一周刮两次,一次刮三天,严重时天都被刮红。

作为燕赵的好儿女,史永存同志听从党的召唤欣然赴疆,他克服时差、环境及生活不便等带来的困扰,坚定地服从唐山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受援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和集体活动,他自觉认识到援疆既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任务,又是一项崇高的政治责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复信精神,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他像戈壁的红柳在风沙中更坚强,像大漠的胡杨在艰苦中更刚毅,他用全心的大爱陪伴这里淳朴善良的生命;用全部的热情洋溢这片热土;援疆带去祖国母亲的关怀,让新疆人民感到祖国温暖如春,情深似海。

二、勤实践,重引领,硕果累累

受援地且末县第一中学有7/10的教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没上过讲台,他们急需有教学经验的师傅为他们领路。史永存同志很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他先后承担了高中三个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和化学教研组的教学指导工作。为了充分实现智力援疆工作效果,提高且末一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他为且末的师生们先后献上了《利用逐差规律求加速度》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校级物理示范课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乙醇》的校级化学示范课;应且末县教科局邀请为且末县的高中教师先后作了题为《化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和《在公开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示范课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范例,专题讲座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老师们都表示回去后消化吸收,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援疆三年,史永存同志教过的学生许多考入了名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先后使付博文、李倩、罗应科、刘燕、刘有明、张应珍等6位青年教师在物理或化学方面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学校骨干教师。受援单位党委王晓军书记由衷地称赞道:“史永存同志是且末一中建校以来同时在三个年级任课,而且跨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的第一人。”因成绩斐然,2020年被推选为援疆教师代表,受到唐山市党委张古江书记的亲切接见。

史永存同志把援疆作为一个呈现唐山奉献精神的舞台,既把唐山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当地的同志,又向当地同志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受援单位师资最匮乏的关键时期,他用高度的自觉性,用百倍的干劲落实自己的援疆行动,用无悔的业绩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新疆一道拼搏,同新疆一道前进,服务新疆,奉献新疆,这就是史永存同志作为教师的援疆情怀。

三、倾真情,流血汗,心有大爱

史永存同志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他除了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外,还经常走进学生食堂陪餐,叮嘱他们多喝热水,吃饭注意荤素搭配;他经常走进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和学生们拉家常,谈理想,学生们都把他当作可倾吐心声的知心朋友。麦合皮·热提罕和古丽艾塞尔是他包联的学困生,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史永存同志像父母一样呵护着她们,经常把她们叫到身边嘘寒问暖,检查她们的笔记和作业情况,向她们传授学习方法,她俩也总会带着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聆听,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这种情形让其他班级的同学非常羡慕,恳求自己的班主任找史老师申请,希望也能和史老师班里的同学一样,可随时找史老师请教问题。从那以后,无论史老师走到哪,总有他说不上名字的同学向他热情的打招呼。

他带的2020届毕业班中有一个叫玉丽图孜阿依·图尔荪的学生,学习刻苦,可不管怎么努力,物理成绩总不理想。史老师为她精心准备了极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辅导,这次辅导使玉丽图孜阿依·图尔荪深刻意识到自己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思路不清楚、应用不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或者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自己犯的似非之错,只有复习时重点注意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构成要素并留意构成要素的多种组合形式,狠狠地夯实基础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找到失利根源的玉丽图孜阿依·图尔荪在史老师的指导下调整学习方法,成绩节节攀升,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史永存同志牢记党的教导,牢记父母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最大努力,做出一名援疆教师应有的贡献,真正达到了为文化润疆,智力援疆的建设添砖加瓦的目的。2022年,他被中共且末县委员会组织部确定为优秀等次并予以嘉奖。

四、严治学,勤写作,主持课题

史永存同志在援疆期间经常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并于2021年10月在《试题与研究》期刊发表了题为《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的论文。期间,把2021年和2022年高考复习资料的物理和化学两科分别整理成册,为且末一中物理组和化学组的年轻教师留下宝贵的教学财富。2022年4月,结合内地和支教的边远地区教学实际出版了27万余字的独著《高中化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研究》。2022年8月,史永存同志组织且末一中化学组老师参加了自治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的申报工作,他主持的课题《南疆县区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于2023年10月顺利结题。

因成绩斐然,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

五、常鞭策,肯干事,勇挑重担

2023年结束了三年援疆工作,史永存同志回到唐山市第十中学,主持学校教研室工作。他主动放弃50天休假时间,克服80多岁父母住院及爱人在市疾病控制中心抗疫工作繁重无暇顾家等多重困难,先后承担了高一、高二年级物理和化学的教学工作。

学校教研室刚成立,一切从零开始,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史永存同志保持援疆精神不放松,用党性鞭策自己,工作早出晚归。他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创造性地、积极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工作。紧紧抓住有效课堂教学这根主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校级公开课有序展开组织各教研组先后推出了市级的各种优质课、实验课、基础教育精品课等,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发起的各种赛事活动因工作贡献突出,2024年荣获“唐山市师德标兵”称号。

心有大爱,真情永在,史永存同志始终以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要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干劲,勇挑重担,继续为十中的美好明天增光添彩。


张建新老师

优秀的教师如同指引方向的北斗,他们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我们讲述的第二位老师是唐山十中的张建新老师,他用无私的奉献、深情的关怀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学生心中那颗最亮的星。
张建新,唐山十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从教29年,担任班主任27年,其中19年初三班主任、15年兼任初中年级组长,从教期间,所教学生成绩优异,多次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大批考取本市重点高中。本人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参与课题研究1项,在省、市、区各类大赛中先后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若干次,并先后荣获嘉奖12次、三等功2次、记功1次,模范教师称号1次、先进教育工作者2次。基础教育先进个人6次,市区校级优秀先进班主任农民工子女无障碍入学控辍保学等奖励6次。
 对于这些荣誉和奖项,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他深知,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荣誉和奖项,而在于能够真正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命运。
从教二十九载,张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的最前线。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激情。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他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因此,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惑,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
在张建新老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用宽厚的肩膀为他们遮风挡雨。
他带的班有一名叫小明(化名)的学生,五岁时父母离异,小明和妈妈一起生活。父亲离婚后再婚,拒不履行抚养义务,将近十年没有联系。母亲体弱多病,没有正式工作,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母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拮据的家庭生活和复杂的家庭状况,导致了小明自卑的心理,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三年半后小明的母亲找到市教育局陈述困难并想让孩子继续上学,在此情况下教育局把小明安排到我校上学。基于小明的基本情况,校长找到张建新老师征求他的意见,想把小明安排到他们班。张老师爽快答应下来,并马上给小明找来教材,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由于小明三年半没有学习,张老师每天给他补习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再衔接新讲的内容,还找到语文、英语老师给他补习落下的课程,这样,小明的学习逐渐步入了正轨。
入学一段时间后,张老师发现小明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流、玩耍,为此张老师反复找他谈心,又发动班里同学和班干部主动与他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就在张老师努力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的时候,小明的家庭却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他的母亲在工地上不慎摔断了胳膊,无法继续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小明看着母亲痛苦的表情和家中的困境,内心充满了无助和绝望。他开始考虑辍学打工,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得知小明家庭的困境后,张老师心如刀绞。他决定采取行动帮助这个家庭。他首先向学校申请了国家特困补助,为小明减免了学费和书本费。然后联系社区和慈善机构,为小明的母亲筹集医疗费用。在他的努力下,小明的母亲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了缓解。为了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张老师发动全班的力量,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明交流,邀请他参加班级活动。同学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小明补习功课、陪伴他度过难关。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困境,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成为了班级里的佼佼者,也不再害怕与同学交流,开始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还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初二时,小明凭借出色的表现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被选为班长。他以身作则,带领班级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他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他还主动与老师沟通,协助老师解决班级中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班级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初三中考,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唐山一中。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的母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小明紧紧地抱住张老师,感激地说:“老师,我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了。谢谢您!”张老师也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后,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学业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小明始终铭记着张老师的恩情和同学们的友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张老师也继续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心灵之光。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备战中考的最后半年,张老师班上的小红(化名)在关键的冲刺阶段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那段时间,小红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她习惯性地在本子上画圈,仿佛这是她排解内心焦虑的方式。更让她不安的是,她总感觉同学们在背后诋毁她,这种无端的猜疑让她与同学们的关系变得紧张。
张老师作为小红的班主任,很快就发现了她的异常,决定深入了解情况。他不仅与小红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还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到小红的压力来源于对自己成绩的高要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针对小红的问题,张老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他告诉小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应对考试,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不要让自己陷入无谓的猜测中。张老师还鼓励小红与同学们多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张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红逐渐找回了状态。她开始更加专注于学习,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在中考中,小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唐山一中,为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回报。
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疫情期间第二次封控,张老师和其他初三的老师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他们被封控在校内,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和学生管理上。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同时还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家长、影响学生。张老师和他带领的初三教师们,用真诚的行动告诉家长和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一起克服。这种家校合力的模式为中考备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最终,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也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他的班级总是充满了团结和进取的氛围。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还学会了如何做人。他的学生们都说:“张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今,张建新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但他的教育热情和信念依然如初。他说:“我只是一位平凡的教师,我会用我微弱的‘烛光’点亮孩子们心灵之光。”他的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力量。
张建新老师的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德和师爱。他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和楷模。让我们向张建新老师致敬!用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供稿:办公室

编辑:赵维

校审:办公室





唐山市第十中学
河北唐山市第十中学始建于1952年,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系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省重点高中)和唐山市唯一的艺术高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