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曾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自古以来,我们便十分注重人情的交流,礼尚往来更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亲朋好友遇到红白喜事,都会发出邀请,除了本人需要到场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份随礼。
若是红事,则互相道贺,共同庆祝分享喜乐,若是白事,则真心祭拜,一起分担忧思疾苦。
随礼既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互动,其中也饱含了情感的交互,往往能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交,很多时候冒然随礼,只会闹得人财两空。
特别是这3种情况,关系再好都不要随礼,除非你的钱花不完。
01
目中无人的礼不随
任何关系的建立,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彼此尊重对方,并且始终保持地位的平等。
若是没有这样的前提,在往来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一方尽力讨好另一方的不平衡局面。
随礼亦是如此,有些人明明看不起对方,却仍然为了谋得利益,或是其他的目的邀请对方。
等对方欣然来到后,却并不给予对方尊重,言谈举止之间全是充满鄙夷的态度,十分傲慢。
给这种人随礼,你随的少了他更加看不起你,甚至还会变相地羞辱或是奚落你,毫无礼数。
你若是随了厚礼,他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转变,可能还会在心里笑话你蠢笨,白占了便宜。
佛洛姆曾说:
“对他人的尊重,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尊重,人与人在互相尊重时,便显示了一种美与爱。”
对方本就已经轻视了自己,无论自己的态度如何,又或是随了多少礼,对方都会依旧如故。
千万别以为自己的善意对方能够理解,也不要就此便轻贱了自己,这只是因为关系不平等。
就像电影《hello!树先生》中的树哥,他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多是拿他取笑逗乐,实则根本看不起他。
给这类人随礼,不管自己随进去多少,都会犹如石沉大海,泛不起半点涟漪,还浪费了感情。
02
巧立名目的礼不随
通常我们说的随礼,多是家中有了“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才会兴师动众,宴请宾客。
无论是好事或是坏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联络感情,分享和交流情绪,而不是为了敛财。
可偏偏有些人,“商业头脑”突然爆棚,把这看成了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手段,属实是卑鄙。
无论家中发生大事或是小事,都要对外广而告之,巧立名目收取钱财,以此满足贪婪的胃口。
去年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某个农村,就有一户人家,妄图靠着这样的方式,谋取到巨额的利益。
一开始,这家人也同别家一样,家中有婚嫁生子等重要的事情,才会邀请宾客前来随礼。
后来他们发现每次摆席,都能里外里挣到不少的利润,便开始频繁地找理由邀人来赴宴。
二儿子考上大学要请人来吃席,小儿子中考也要邀人来道贺,后来甚至家里的狗都过起了生日。
一开始,大家还愿意来帮忙张罗,也不吝啬给他随礼,后来都发现了他贪婪的嘴脸,纷纷与之断了往来。
艾青曾说:“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永远不要让贪心的人占了自己的便宜,那只会让他们的贪婪,开始进一步的变本加厉。
同时,对这类人始终要保持距离,以免自己深受其害,才不至于闹得人才两空。
03
交情不深的礼不随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始终如一而不变的,在时间与距离的消磨下,很多感情都会变淡。
小时候一起玩闹的同伴或是发小,在长久不联系以后,再次见面也可能相顾无言,不知所措。
曾经同窗苦读的同学或是挚友,在分道扬镳以后,有过了完全不同的经历,情义也会变味。
还有在同一个部门上班的同事,平时可能由于忙碌,压根就没说过几句话,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可言。
诸如此类的关系,其实都算不上是多么深厚的交情,当他们邀请自己的时候,就可以拒绝。
自己或许是重情重义,觉得对方能邀请自己是在乎情义,可对方却可能完全没有这么想。
他们很可能只是想凑个份子钱,并没有多看重这份情义,过后也可能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之前在微博上,就曾看到有人吐槽过自己的前同事:
当年对方结婚的时候,邀请了部门的所有人,大家都非常高兴地参加了他的婚礼,并献上了祝福。
后来她从这家公司离职,换了一个新工作,不久准备筹办自己的婚礼,并邀请了对方。
可她却突然发现,自己早已经被对方拉黑,随礼打了水漂不说,还惹了自己一身的晦气。
随礼的本质,是情感的礼尚往来,若是感情没有到位,再多的金钱也只是浪费与挥霍。
欧阳修曾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人情往来的重点,本不在于金钱利益,而在于感情的深浅。
可任何东西一旦和金钱扯上关系,那就不单单只是感情这么简单的事了。
随礼这件事,没有硬性的规定,看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讲的是自愿与良心。
如果双方关系确实很铁,对方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那随礼多少都可以。
可如果双方关系一般,对方的目的也不单纯,甚至不会回礼,那就没有随礼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