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向海图强!江门加快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质升级

政务   2024-10-10 12:07   广东  

金秋的江门新会崖门水道,海风徐来。不久前,诞生于此的首艘“江门造”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正式在新加坡投入运营。在全球船运业能源转型进程中,有了更多江门身影。


首艘“江门造”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


江门是全省海洋资源大市、重要造船基地,正加快“向海”发力。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把“要‘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列为改革工作重点之一,这是江门在广东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节点立足大局所作出的重要部署。


经略海洋,海工当先。当前,江门正加快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质升级,今年前8个月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6.5%,增速居15条重点产业链之首。

新一轮“向海”号角吹响
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
将迎来更大舞台

越来越多江门造

新型船舶驶向全球 

在新会银洲湖,一艘艘建造中的船舶、海工装备摆开阵势,蔚为壮观。在船舶行业复苏新周期大背景下,这里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

总长103.88米,设计吃水7.2米,载重7999吨,天然气动力能够增程近1100海里,使得船舶的续航能力达到4000海里……今年,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航通公司”)建造的首艘“江门造”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AMALTHEA”轮,入选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的燃油加油船绿色行动项目。

双燃料加油船AMALTHEA轮。

“这艘船使用的是双燃料主机,可以使用天然气和柴油两种燃料,并且还具有清洁船舶符号和绿色船舶符号,在运行过程中能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后期还可以做到无害化拆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该公司总工程师王义程介绍道,目前江门航通公司正同步推进十余艘同类船舶的订单生产工作,“新型绿色低碳加油船”已成为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

在该公司不远处,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船舶”),订单和生产同样火热,今年预计交付22艘船。该公司财务总监朱继雷介绍,面对全球船舶行业复苏带来的利好,南洋船舶正积极跟踪全球船舶市场前沿技术,通过前瞻性研究与设计,开发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双燃料“小灵便”散货船,巩固其在细分领域的绝对优势。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皇智尧 摄


近10年来,南洋船舶先后研发推出了39000DWT绿色环保灵便型散货船、B型39000DWT绿色环保灵便型散货船、39800DWT多功能散货船、40000DWT绿色环保大开口型散货船,皆被认定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南洋船舶主推产品为40500DWT绿色环保大开口灵便型散货船。因其建造船型性能优异,在“小灵便”散货船细分领域位居全球首位,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船舶,带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签,从江门驶向全球。这背后,折射的是面对世界航运市场的深刻变化,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企业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寻发展的变革。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其中的一大重点便是“新兴产业要完善专项政策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其中,新型船舶与海工装备被列为重点产业之一。

行业周期向上,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多领域发展积极因素叠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无疑将成为江门“向海”要发展的重要支撑。

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  

融入发展大局

深中通道已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深江铁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三通道”拉近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距离,也为江门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创造了更多条件。其中,“向海”便是一个重要领域。

据了解,江门拥有大湾区近三成的大陆海岸线,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条完整、基础扎实,是全省海洋资源大市、重要造船基地。

不久前,江门与深圳就海洋产业合作进行了座谈,双方同意在海工装备、新能源船舶、海水制氢和海洋渔业等领域进行互补发展,共同擦亮深江“海洋名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凌雪敏 摄

政府层面传递积极合作信号,企业层面也早有布局。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斯比”)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企业。该公司率先提出了系统的“浮岛+”概念,把浮岛应用在不同的海洋场景中。

2019年,海斯比移动浮岛产品被省自然资源厅列为重点支持项目。由于该产品对建造场景有特定要求,海斯比开始寻找合适的建造场地。“移动浮岛单个尺寸比较大,需要良好的水域条件用于建造、测试、交付,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江门台山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出海口有很好的深水航道。”海斯比副总经理林伟东介绍。

目前,海斯比的首个移动浮岛项目已在台山完成建造工作,将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相关工作中。“我们计划未来在广海湾建立深海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深圳‘技术研发’优势,利用江门得天独厚的制造条件和空间条件,为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作出更多贡献。”林伟东说。

江门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大陆海岸线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海岛数量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建造船舶与海工重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

位于江门的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建造了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皇智尧 摄


当前,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新会区、台山市,两地也是江门未来“向海”发展的主阵地。据了解,江门在新会银洲湖区域、台山广海湾区域谋划建设1000公顷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其中,新会区计划依托古井镇、沙堆镇、崖门镇现有产业片区,台山市计划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板块规划建设产业园。

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是江门“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也是接下来进一步深化与深圳产业合作,更好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向“新”发力,“向海”图强,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正迎来更大机遇期。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责任编辑:方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江门发布
人文荟萃之地,幸福宜居之城。这里是“中国侨都”江门。欢迎收听江门发布,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感谢您的建言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