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安徽省发布2024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06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
5万亿元,意味什么?
从全球范围来看,5万亿元经济总量,足以超过阿根廷、比利时、瑞典、泰国等诸多国家的GDP,可见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安徽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从中国内地省市看,除安徽外,GDP超5万亿元的省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目前而言,有一普遍共识,即超过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会被视为“经济大省”,因此解锁5万亿元里程碑,标志着安徽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正向经济大省的目标阔步迈进。
若从自身情况考量,安徽身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得时”亦“得势”,拥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虽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46%,却创造全国3.7%的GDP,可谓以较小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较多的经济价值。平均而言,安徽每天已能创造超137亿元的GDP,将对安徽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区域协调及对外开放等方面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发展潜力无需赘述。
回顾安徽的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改革开放后,安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9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跨越4个万亿元台阶,2014、2018、2021、2024年分别突破2、3、4和5万亿元,从较小规模经济体向全国经济十强的转变,经济活力与潜力正充分展现,发展速度迅猛的安徽,名气也开始越发响亮。
5万亿元,怎样构成?
数据无言,却勾勒全貌。
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增长3.2%。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11017万亩,粮食产量836.9亿斤,较上年增加6.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9607亿元,增长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作为经济发展“顶梁柱”和“主引擎”作用得以彰显。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5%,这是工业供应链的基础,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作为安徽发展之基,制造业实现了10.3%的增长。
工业经济结构也在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2和13.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43.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4.5%,集成电路增长47.4%,工业机器人增长81.4%,家用洗衣机增长10.4%,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8.8%,彩色电视机增长5.3%。
第三产业:增加值27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虽略低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5.8%),但在后疫情时代下,持续恢复和逐步增强的态势清晰可见。
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出色,增长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5.3%,都在为全省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
投资安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非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表现活跃,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安徽更加均衡且可持续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
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在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撑的同时,城市功能、公共服务水平已在进一步完善,共同推动安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消费活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8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快于城镇0.1个百分点,乡村地区消费潜力逐渐释放。按消费类型来看,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60.7%,化妆品、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10.3%和14.3%。全省网上零售额4925.5亿元,增长12.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1%。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作用显现,更环保、快捷的生活方式正受青睐。
外贸强韧:上半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8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7.4%,总量居全国位次从上年第10位前移至第9位。其中,出口5797.5亿元,增长10.8%;进口2851.1亿元,增长1%。
一直以来,机电产品是安徽省主要的出口产品,过去一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3.9%,占全省出口额比重七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占全省出口额比重为23.7%、提高0.6个百分点。安徽货物进出口贸易,正不断展现出较强韧性与活力。
5万亿元,如何解锁?
若问安徽何以跻身5万亿之省?前面数据中,便可初见端倪,其背后则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首先是科技创新强力驱动。
如今,创新是安徽始终关心关切的头等大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也是提升存量资源利用效率,催生全新经济实现增长的发力点。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与成果转化力度,安徽咬定青山不放松,着力根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顽疾。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64.7亿元、居全国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位。企业研发投入首破千亿。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科创企业的培育也尽显生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量子信息领域,“祖冲之三号” 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放眼当下的江淮大地,不少企业正成为各地催生新引擎、激发新动能、提高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一个个“创新之花”竞相结出“产业硕果”,也在助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赛道加快形成。
激发创新主体绽放光彩,同样少不了多样灵活的科技创新平台,离不开水丰林茂的创新生态。
对此,向“新”发力的安徽,不遗余力。2024年,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启动建设,聚变能园区全面开工,这是安徽全力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缩影。这一年,全省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23家,安徽让“科学技术打头阵”的坚定决心便能洞悉。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也在加快构建。过去一年,八成以上的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达81.3%。金融助力科创方面,扩面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惠及企业1.2万家,企业创新活力得到不断激发。
创新之要,在于得人。过去一年,人才兴皖工程深入推进,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92人次,遴选支持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产业创新团队50支,新增高技能人才41.7万人,更多推动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造的急先锋在安徽发挥才干。
再是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让科技成果不再“沉睡”的同时,也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还能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共赢。
如今,在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全省经济能够保持争先进位、逆势上扬,很大程度得益于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建设,其中,制造业的崛起,便是强省之要。
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继续保持40%以上增长、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电池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智能网联技术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并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增量。
此外,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光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多点开花,让安徽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强劲。
再将时间轴拉长,2021年至2023年,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6%、21.5%、20%,均高于全国水平,2024年,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长13.3%,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还有大项目,2021年至2023年,以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为例,2021年安徽有5个,2022年增加至56个、比此前6年的总和还多12个,2023年有53个。2024年,安徽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个、较上年增加36个。
以时间为参照,项目为点、产业是线,交织成经济的面,这背后,一幅幅“引进新项目,催生新集群,迸发新动能”的安徽发展画卷,得以生动呈现。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安徽不断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机制,“一链一策”推动全省十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筹建首批10个升级先导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千万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升至全国第3位……更完善的安徽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正加速构建。
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正所谓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细数前进路上的安徽,每一次蜕变、每一次转身,背后都能看到改革的“身影”。
就在去年,零基预算、“政产学数金服用”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为全国样板。这些改革在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的理念也在得以诠释。
2023年,安徽成为中部地区对外投资第一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牵引推动下,安徽不断促进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市场环境全面接轨、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在大开放中,让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广,让自己的发展路越行越宽。
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如今,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前不久,芜湖港滚装船码头,一声汽笛长鸣打破江面平静,奇瑞瑞虎7迎来第100万辆的扬帆出海,成为首个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破百万辆的单一车型。不仅是奇瑞,越来越多的“安徽造”也迈向世界舞台,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诞生;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里,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制造大省”的美誉也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实至名归过去一年,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产贸融合、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新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11%。举办跨国公司安徽行系列活动,开设面向海外投资机构和优质企业的“理解中国”课程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6家。组建微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全省对外投资增长12.3%。中国(安微)自贸试验区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2项……窥一斑,知全貌,这些举措,都在让安徽开放型经济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5万亿元,新的起点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5万亿元的新台阶,处在上升期、关键期的安徽自然会向周围再“看一看”“比一比”,找准定位,谋定后动。
往上看,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已率先解锁首个5万亿元城市,提出2025年GDP增速预期仍为5%左右的目标;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去年全省GDP迈上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在如此高基数的前提下,也把增速锁定在5%左右。
身边看,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南省,2024年GDP达5.32万亿元,2025年增速目标也锁定在5.5%左右。而从长三角看,相对苏、浙二省,安徽还需继续以“上进生”的奋斗姿态,努力追赶,实现更大突破。
对此,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三个往前赶”的奋斗目标,即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过程中,是安徽把握好时、效、度,处理好“系统”和“局部”的辩证关系。
向内看,当前的安徽,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依然存在,“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格局仍待构建。各省辖市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只有多数省辖市的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并在全国排名中提升,才能支撑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不断前进。
再看周围,长三角地区高手如云,提出“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就是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安徽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速的超越,从而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安徽集聚。
结合实际,安徽明确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并将在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引领下,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举措。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任务艰巨,重担在肩。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传递的:“我们要勇挑大梁,‘跳起来摘桃子’,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赢得更多‘刮目相看’。”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