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国,从小家做起:这些最美家庭见证了最美家国情

情感   情感   2024-10-01 09:57   北京  

作者:李津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在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中
有无数家庭以非凡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
铸就了家国情怀的丰碑

大国小家,美美与共
爱国爱家、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
家庭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这些家庭,如同历史的见证者
用他们的故事讲述着忠诚与传承
展现了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01


百年信仰,一脉相承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星辰般穿越时空,照亮后人的路。


陈潭秋,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虽未亲眼见证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但他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指引着家族三代人坚定前行,让红色精神在血脉中永续传承。


天津市南开大学西南村家属区的一隅,隐藏着一段不凡的故事。陈潭秋烈士的次子陈志远老先生,就居住在这里。他的家,朴素而温馨。在老式书橱中显眼的位置,陈潭秋、徐全直烈士夫妇的照片和陈志远家人的照片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一家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团聚了。


陈志远的一生,是对父亲无尽仰望与追随的旅程。他从未见过父亲,但那份血脉相连的深情,却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每当夜深人静,陈志远总会拿起枕边的家书久久凝视。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所以决心将两个孩子送托外家抚养去了……”

这封“托孤”家书,是陈潭秋写于1933年2月,信中那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就是陈志远。信发出后不久,一家人便天各一方,直到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牺牲,再未相见。虽未谋面,父亲的精神却如同种子般在陈志远心中生根发芽,影响了他一生。


陈志远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父母遗志的重任。1953年11月,他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修近代史、党史,毕业后留校任教。站在高校的三尺讲台上,陈志远用一生的时间讲述着父辈的苦难与辉煌,让学生们感受跨越时代的红色力量。


陈志远很少对儿女们说教。他买来关于父母事迹的革命书籍,引导孩子们去读。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对祖父母的仰慕已深入骨髓。

2004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陈志远亲眼见证了女儿陈学清庄严入党的时刻。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微笑。祖孙3代的理想和信仰在这一刻交汇,红色精神得以延续。此后,陈志远的孙女陈润、曾外孙李沛泽也相继加入党组织,在各自的领域里勤奋努力,不断向前。


在陈志远的心中,有两个坚定不移的信念:继承父母遗志,坚定不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坚定不移。两个“不移”,一生不变。他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力求做到最好。在他的影响下,家人纷纷投身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精神,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3年5月,陈志远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一家人生活简朴,却拥有不凡的情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陈志远看来,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想活到一百岁,携着父母的夙愿,带着年轻一代的希望,一起看祖国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02


续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0年6月15日晚,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风起云涌,印军的暴力挑衅打破了边境的宁静。在前往交涉和激烈斗争中,我军4位年轻的戍边战士英勇牺牲,其中包括年仅19岁的陈祥榕。这个大男孩的笑容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灿烂,却在那一刻凝固成了永恒。


时光如白驹过隙,对大多数人而言,每一天或许只是生命中的短暂历程,但对于陈祥榕的亲人来说,却浸泡着无尽的思念与煎熬。然而,这份痛楚并未让陈祥榕的家人沉沦,反而激发了更加坚韧的力量,守护至亲的人用生命捍卫的家园。


姚久穗努力坚强起来,用笑容冲淡了愁云惨雾。她相信,这是儿子希望看到的,也是她作为母亲的本分。姐姐陈巧钗,原本在福州的一家律所工作,弟弟牺牲后,毅然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走进军营,续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


在军营里,陈巧钗刻苦训练,从最初的吃不消到后来的20公里拉练走在最前面,她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每当穿上军装,唱起军歌,和身边的战友列队行军时,陈巧钗的心中都充满了坚定与自豪。她能感觉到,弟弟就在不远处微笑地看着她、鼓励她。



2021年,姚久穗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陈巧钗知道,弟弟虽然离开了她,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她同在。她将继续守护这个家,守护这片土地,这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部队很辛苦,陈巧钗却甘之如饴,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我的儿子很棒,我的女儿也不差!”她希望未来某一天,妈妈会对自己说出这句话,这是她最大的心愿和前进的动力。


03


民族共融,一家情深

“我和妈妈是回族,爱人和公公是维吾尔族,爸爸是汉族,婆婆是柯尔克孜族,爱人的姥姥是塔吉克族。”每次介绍自己的家人,勉莉莎都充满了自豪。这份跨越民族的深情厚谊,这是她家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共生的缩影。


勉莉莎是土生土长的新疆西山农牧场人,读书时,和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塞提·艾合买提成为同学。两个人并肩学习、共同成长,友情慢慢变成了爱情。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风平浪静。结婚前夕,勉莉莎的婆婆阿依古丽被诊断出乳腺癌。勉莉莎向身边的护士学习护理知识,每次化疗,都是她陪在身边。病友羡慕阿依古丽有个好女儿,直到勉莉莎的妈妈刘梅到来,人们才知道勉莉莎是阿依古丽未过门的儿媳。



小两口结婚后,勉莉莎的母亲刘梅也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再坚强的人都会乱了阵脚,勉莉莎和艾塞提也不例外。这时,婆婆和妈妈却反过来安慰他们。婆婆乐观地说,她是跟病魔交过锋的人了,对付病魔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要强大。两位母亲如此坚强,这个家稳住了。

几个民族同在一个屋檐下,勉莉莎学会了维吾尔族舞蹈,艾塞提则喜欢上了她做的清淡汤饭。“嫁过来以后,我们生活非常和睦。没有什么众口难调,我们吃的都是中国饭。公公婆婆特别照顾我,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爱。”勉莉莎自豪地说。


阿依古丽住院期间,有很多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向病人宣传健康知识,她突然想到:自己退休前就是一名护士,如果能和志愿者一起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在阿依古丽的动员下,刘梅也心动了。两位爸爸担心老伴吃不消,艾塞提却说:“与其天天去安慰她们,不如让她们做点自己开心的事,也许,开心疗法会打败病魔。”   

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两位妈妈开心地加入志愿者团队,走进乌鲁木齐智星园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用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心灵。在两位母亲的带动下,勉莉莎一家八口都成为了志愿者。无论是探访抗战老兵,还是关爱特殊儿童,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传递着爱与温暖。


2022年,勉莉莎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园里,每一个成员都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石榴籽。他们紧紧相依、相互扶持,共叙民族团结的佳话


04


焊花点亮梦想,匠心传承大爱

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卢仁峰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他就是以单手焊接,屡创佳绩的“独手焊侠”。卢仁峰曾荣获“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每一项荣誉,都是他对完美不懈追求的见证。

然而,卢仁峰并未止步于个人奋斗,他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引领着妻子、弟弟、妹妹等七位亲人共同踏入焊接领域,共同书写着属于卢家的“工匠传奇”。



卢仁峰自幼随父母支援大西北,16岁便加入焊工行列,走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深知,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在无数个日夜的苦练中,卢仁峰不仅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焊接技艺,更将这份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深深烙印在家族每个人的心中。


妻子董焕先是卢仁峰的坚实后盾,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从最初的默默支持到后来的并肩作战,两人携手共进,在技术上相互成就,在精神上相互扶持。

在卢仁峰的带动下,两个弟弟、妹妹以及各自的伴侣,也纷纷投身焊工事业。他们之中,有的起初对焊工并无兴趣,但在卢仁峰的鼓励与示范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追求。六弟卢仁昌更是深受哥哥影响,大学时主动转专业,毕业后直接加入卢仁峰的班组,继续着家族的焊接事业。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1986年的一场意外,让卢仁峰的左手受重伤,失去了大部分功能。这对于一个焊工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卢仁峰也曾陷入绝望与迷茫,但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了勇气。

在医院的日子里,他没有放弃学习,买来书恶补理论知识。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卢仁峰不仅重返工作岗位,更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为了厂里乃至整个兵器集团的焊接技术大拿。


在卢家,每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战,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妻子带领的班组曾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六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兵器工业集团技术能手”称号;五弟多次获得“包头市技术能手”称号;大妹夫妇也在所属集团屡获技术嘉奖……



2021年,卢仁峰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这个大家庭用焊花点亮了梦想,用匠心铸就了传奇,让人们看到了大国工匠的执着与坚守,更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05


科研比翼,爱满家园

初见于高中,相识于大学,相知相守近40年……他叫茹振钢,她叫原连庄。在中国,每8个馒头中便有一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而中原地区一半的大白菜都是她培育的品种。


当年,茹振钢和原连庄毕业后,携手踏入了河南新乡的田野。虽说同在新乡,可茹振钢在百泉农专(河南科技学院前身)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原连庄在新乡市农科所研究大白菜,只能两地分居。特别是当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后,距离成了最现实的困难。

夫妻俩都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互不相让,于是“十年计划”横空出世:以十年为期,谁培育出大品种,谁就可以专心搞事业,而另一个人要回归家庭。

没想到,十年之后,两个人都做到了。于是,第二个“十年计划”应运而生:谁的品种推广成效好,能够拿下政府颁发的科学进步奖、载入史册,另一个人就要回归家庭。结果,两人先后拿下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再次打平。


“人这一生,能有几个精力充沛的20年?青春年华倏忽即逝,女儿都长大了。”回忆起过往经历,茹振钢不禁感慨,“后来,我们约定不搞比拼,比翼齐飞了。”原连庄也说:“相互促进,互相理解,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眼中的幸福。”

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为了夫妻俩情感交流的桥梁。虽然是科学家,茹振钢却很浪漫。“致吾妻:一双比翼分东西,时刻眷恋压心底。”茹振钢经常给原连庄写诗,对妻子深情的告白,是他们科研道路上相互守望的真实写照。


在“麦爸”“菜妈”的精心培育下,两人的女儿茹苏珊也成长为了农业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她以“小麦+白菜=苹果”的创意开场,将传统育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更是科技兴国精神的传承。


2019年,茹振钢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夫妻俩深知,科技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的接力。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将一生所学与经验倾囊相授。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仅仅是全国千千万万个最美家庭的缩影,这些家庭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对家国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共创美好明天。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上半月刊
从恋爱心理到婚姻课堂
从婆媳相处到两性关系
从家庭文化到女性幸福


下半月刊
从孕产健康到三孩之家
从孩子成长到父母学习
从家校合作到家风家训


👇👇👇
只需168元
解决之道尽收囊中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婚姻与家庭杂志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