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徐永辉:只要还拿得动相机,就会一直拍下去

民生   2024-11-26 20:01   河南  

只要还拿得动相机,就会一直拍下去


——专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徐永辉


□本报记者 张迪/文图


徐永辉向观展群众介绍自己的作品


“因沉淀积累,他的作品历久弥新,因对事业的热爱坚守,他的艺术走向永恒。摄影家徐永辉,不懈记录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和变迁,凝聚为时光相册、影像文献、国家记忆,以见微知著的风格,抒写着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11月2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95岁高龄的徐永辉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这座熠熠生辉的奖杯里,满含着他对摄影的热爱与坚守。


01
50年代偶然拍下第一张全家福,
从此与农民结下不解之缘


“太高兴了。”无论是在台上面对镜头,还是在作品前面对观众,徐永辉的脸上总是不自觉露出慈祥的微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摄影记者,徐永辉用70余年的时间,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记录一户户中国家庭的变化。

1950年,叶根土一家第一张全家福。徐永辉  摄


而这其中,令徐老先生难忘的,要属叶根土一家。“那是1950年冬天,我当时是《浙江日报》的摄影记者,在嘉兴七星乡采访时偶然遇到农民叶根土一家,为他们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这也是37岁的叶根土平生第一次拍照。”徐永辉娓娓道来,这张照片上的人虽然衣衫褴褛,生活贫苦不堪,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对未来新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拍下这张照片起,徐永辉就与叶根土一家结下了奇妙的缘分。1950年、1959年、1990年、2008年、2019年……70年的岁月里,他用手中的镜头,持续记录下这一家四代人的生活。而每一次的记录,都有不一样的、属于自己年代的味道。“你看,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从吃饱饭到穿上了新衣,到后来盖起了新楼房,子女也都成家立业;再后来,家里有人在国企上班、有人开饭店、有人经营五金生意,还有人考上大学、考上了研究生……叶根土与他的孩子们,用勤奋、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奔向了幸福的生活。”


02

70年记录一家四代人生活

曾因此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后来,徐永辉相继发表了《一户人家十年间》《陪嫁的“传家宝”》《一曲难忘三十年》《一户人家四十年》《一户人家七十年》等诸多专题报道,一篇篇报道,是叶根土一家翻天覆地的命运变迁,也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生动体现。

1994年除夕之夜,徐永辉还因此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在著名主持人倪萍的娓娓叙述中,全国亿万观众见证了一户农家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

“这一辈子只专注了一件事,就是跟踪摄影。我在农村采访了70年,发自内心与农民交朋友,关注和记录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徐永辉告诉记者,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记者”。

此外,徐永辉还用跟踪拍摄的报道方式,记录了余杭农民汪阿金、龙泉扫盲模范李招娣、兰溪种田女状元胡香等许多家庭的变迁。一张张照片定格,讲述着不断向前的生活。而这些珍贵的影像,更是时代的缩影。


03

希望年轻记者能多拍身边人、身边事,拍时代留在普通人身上的痕迹


采访中,当问及有什么寄语送给青年记者们,徐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不知道拍什么,就去拍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拍时代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总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每一个小家庭的进退顺逆,都不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而历史有无数种书写方法,系统庞杂的宏大叙事固然精确,总是少了一点点温度。而镜头的细微之处,言说的却是真切、鲜活的历史。

“作为记者,只要干得动,我就会一直拍下去。这不是几张照片的问题,这是非常长的国家、历史的资料,要把国家的强大体现在照片上。”徐永辉说,新中国的画卷要传承下去,希望优秀辈出的人才,在上面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老先生的儿子徐汇在旁边笑着补充说:“我的父亲属马,他也总说自己,要像马一样没有止境地奔腾下去。”

此次在儿子徐汇的陪伴下,徐老先生也趁着艺术节的机会,在美丽的天鹅之城走了走、看了看。他们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衷心希望三门峡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门峡:16岁女孩身患重病,爱心市民纷纷伸出援手……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三区主任张继业:做好每一台手术,让患者不再“牵肠挂肚”


@三门峡人 错过集中参保缴费,医保待遇要“等待”


黄河岸边筑梦人|从村医到乡村文旅践行者,他在黄河岸边开启跨界创业路

编辑丨张斌
校对丨杨莹莹 
审核丨卢萍
声明:该作品系本报原创,非经许可禁止微信公众号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黄河时报掌上金三角
专业提供新闻资讯,免费提供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