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图书奖
“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出获奖图书10种(可空缺),2004年至2023年已举办十八届。
评奖对象为前一年度公开出版、发行的汉文版图书。评选范围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获奖图书通过社会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该奖项命名“文津”,其一是因为它是国家图书馆的传统象征;其二是取意“文化津梁”,显示了国家图书馆愿意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为促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作用,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评奖活动能够达到表彰优秀图书,创造作者写好书,出版社出好书,读者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荐书单
文津图书奖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原著:(英)伊懋可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分为模式、特例、观念三大部分,包括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12章。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原著:傅雷
第一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和必读书,被誉为“中国版《艺术的故事》”。本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全盛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
《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
原著:徐刚,王燕平
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以吟诵中国星象的权威著作《步天歌》为线索,按照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顺序,通过图解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古代星官体系的秘密。书中涵盖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书画碑拓等中国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天文知识,既饱含文化色彩,又不失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并通过中西对照板块,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星座和西方星座的异同点。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兼具观星认星的实用指导性,是一部科普与认为相结合的佳作。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
原著:常书鸿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本书作者常书鸿,著名文化学者。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国家文物局顾问。著有《新疆石窟艺术》《敦煌五十年:常书鸿自传》等,译著有《从希腊到中国》等。池田大作,著名哲学家、宗教家、作家、摄影师。主要著作有《人性革命》等。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
原著:梁晓声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知青文学”代表人物梁晓声首度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亲情和友情穿越时空,照亮我们成长之路,既是支撑,又是牵绊!人生好比一幅画,而人的童年和少年,如同一幅画的底色。不同的时代,使人生的底色各异,甚至可以说千差万别。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自我纠错并非愉快之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面对那些“成长的烦恼”。从搬离旧屋到修补新家,从亲子团圆的温馨到考学路上的跌宕,不停的日子如同孩子的衣角,琐碎不清,拉扯不断;或者拉地瓜、或者捡煤渣,窘迫是生命给予的考验,未来在破晓之后会发光,总有希望;拉一板豆腐,呼三五伙伴,走街串巷,一声呼喊,一生悠长……平凡的是日子,不平凡的是成长中的那些烦恼。本书所讲述的,就是作者梁晓声的“成长的烦恼”。
《计量单位进化史——从度量身体到度量宇宙
》
原著:宋宁世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全书以时间为基本线,内容从原始人类朦胧的计量观念开始,讲到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出成熟的度量衡制度,再到近代科学革命时粗糙的习惯单位,随后又详细介绍了公制与国际单位制的来龙去脉,剖析了这套人类早期成功的科学制度的故事和细节,讲述了“计量改革”,即世界各国如何接受公制,改革旧制度等。最后,以2018年国际单位制的改革收尾,介绍如今的改革对人类千年的计量史的重要意义等。通过本书,你不仅能了解人类从度量自己的身体到度量整个宇宙的计量单位进化史,也能了解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科学“冷知识”,你会对这些从小用到大使用了无数次的单位产生全新的认识。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原著:刘统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各方势力都在寻求国家复兴之路,从清朝崩溃前的改良与立宪、革命党辛亥革命的努力到五四运动,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找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出现了民族复兴的“火种”。但是这个“火种”并不是迅速就成为燎原之势。本书并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分析,而是将以“火种”存在的过程完整梳理出来,从共产主义的理论探索到国共合作以及革命失败后的曲折过程,直到井冈山确定革命路线和古田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找到中国的复兴之路。
《什么是技术》
原著:胡翌霖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从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现代、技术与未来等方面深刻剖析技术的含义,对于技术的核心和延展概念给了独到见解。并特别撰写了一章技术与中国的内容,对于中国的技术发展历史和前景展望做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本书还谈了技术对我们生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此外,他把技术史与进化史进行比较,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可给读者很多启示,这是国际技术史和技术哲学界不曾有过的工作。这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当前科技的发展也十分具有价值,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帆船史》
原著:杨槱
第二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旨在宣扬帆船文化和海洋文化,对世界各地区帆船的特点、发展过程、著名的航海业绩与海上战斗以及有关的著名人物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本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历史上的一些疑点,去伪存真,寻求实情。因为只有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古为今用”,并为今后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战胜竞争对手的不二法门。这在船舶、航运和海军的发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与国内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性也较强。全书较为详实地介绍了东方国家的帆船和航海发展情况。西方著作很少谈到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南岛语人的航海伟绩”等,本书都有所介绍。
《清史三百年》
原著:戴逸
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是我国著名清史、近代史专家戴逸先生对清史做的一个梳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清代三百年的发展,结构严谨、论证缜密,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关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更加便捷、顺畅、合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本书观点鲜明、内客充实、史料丰富、文笔生动,思想性与学术性达到完美统一。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原著:(英)特里·伊格尔顿著
第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是一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普及读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广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人民大众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有很大作用,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病榻杂记》
原著:季羡林著
第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计20多万字。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原著:(美)斯文·贝克特
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从棉花这一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入手,探讨了棉花这种作物在资本主义兴起时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为起点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其历史上与奴隶制帝国主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国家在资本主义史上的重要作用。棉花帝国从一开始就是奴隶与种植园主、商人与政治家、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持续全球斗争的支点。斯文·贝克尔明确指出,这些力量是如何开创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包括我们今天面临的巨大财富和令人不安的不平等。
《武则天研究》
原著:孟宪实著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扫一扫进入阅读
【简介】本书是历史学家孟宪实研究武则天的专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本书以武则天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并同时围绕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对“武则天”的各种评价以及所呈现的接受史进行讨论。但近代以来的史学进步,对于公共史学领域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公共史学的世界,传统史学依然是武则天问题的霸主。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编辑:任丽萍 吴锦辉
责编:刘海霞 江 亚
审核:陈 莘 詹庆东 陈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