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精准办营、高质办营”的初衷,做深、做细、做实办营前置工作。依托“农村家长学校”平台,采取镇、村、组“三级联动”模式,在全县15个乡镇1个农场社区全覆盖开展1轮“农村家长”培训,轮训家长6800余人次,厚植未成年人“家、校、社”共育的思想共识,为“两营”活动开办消除家庭担忧,赢得家长广泛支持。县关工委、县教体局联合组建一线摸排“先锋队”,分组分片摸排各中心校、完全小学等学校在校学生情况,在充分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综合在校生触法、违纪、不良行为多等因素,找准考实营员对象,做到精准定位、靶向发力。
健全完善“两营”人员管理机制,做到管理有序、保障有力。“两营”活动采取“1+N”管理模式,将营员合理分班,每班配备1名教官、3名随班教师、1名宿管教师,确保每一名营员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同时,开展“教师与营员”“医生与营员”“教官与营员”面对面交心谈心、心理咨询等,根据营员特点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进行一对一精准沟通帮教,做到生活上关爱、思想上关心、心理上疏导。
坚持训前调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夏令营开营前组织开展“大调研”,采取查询档案、入户调查、干部座谈等方式,全面掌握营员不良行为表现、兴趣爱好等信息。组织教育、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就课程安排开展研讨,精心设置课程安排。每期“两营”活动均为6天,坚持“趣味与知识并存、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包含军训、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职业规划、观看励志电影、民族歌舞晚会、社会实践、强制隔离戒毒所警示教育,民族完全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青少年预防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内容,每期活动根据营员实际情况针对性设计,实行差异化、分类式帮教转化。
坚持营地管理、后期巩固同向发力,构建起“营中+营后”一体帮教转化体系。按照属地政府负责一部分、辖区派出所负责一部分、学校负责一部分的方式,将营员以相邻相近为原则划分为3个单元,实行为期6个月的“网格化”跟踪回访,每月定期与家长、营员沟通交流,谈思想、谈认识、谈感受、谈变化,全方位多角度掌握营员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同时,建立回访纪实机制,全程比对营员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思想认识及精神面貌前后变化,对巩固成效好的持续提振信心、加油鼓劲;对有反弹回潮倾向的加强关注、引导和正向激励;对屡教屡犯的纳入重点对象,持续开展帮教转化。据统计,帮教转化率达到99.17%,在开展“两营”活动的辖区范围内,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也得到较大改善,触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
(供稿:县委组织部 苏姣)
编辑:刘燕霖、王琼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