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娃被终身禁入熊猫基地,给做父母的何种启示
时事
2024-11-08 17:09
北京
▲2024年10月,有16人因不文明行为被终身禁止入园,其中最小的一位仅8岁。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公众号#8岁娃扔玩具被终身禁入熊猫基地#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据报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的《10月部分不文明行为通报》显示,2024年10月,有16人因不文明行为被终身禁止入园,其中最小的一位仅8岁。这引发舆论关注。按理说,8岁正是小朋友享受童年美好时光的年纪,却上了熊猫基地的“黑名单”,这的确产生了一些违和感。舆论场上对此也有是否处罚过重的疑惑。国家旅游局曾出台过《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9种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至于是否可以将未成年人纳入其中,并没有明确提及。不过,《办法》也提到,因监护人存在重大过错导致被监护人发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则可以将监护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当然,这个职权范围在旅游行政部门,而非哪个景区。但这至少传达了一种态度:小朋友的不文明行为,暴露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缺失,家长应为“熊孩子”的过错承担责任。就此事而言,8岁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其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行的影响。如果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行为疏于教育和管理,孩子在公共场所出现不文明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与家庭教育的缺失脱不开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监护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负起责任。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在这起事件中,不少网友认为,应当处罚孩子的监护人,而不是将孩子纳入“黑名单”。这是有道理的: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如果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就能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尤其在带孩子参观大熊猫基地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爱护动物。更要在孩子出现不文明行为时,及时进行纠正,通过反复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根据通报,此次被终身禁止入园的16人中,全部都有向动物活动场内丢杂物等行为。8岁娃扔玩具,听着好像没那么严重,却是威胁动物安全的行为,是参观须知中明确禁止的。当然,此次被成都大熊猫基地拉入“黑名单”,并不意味着这位8岁小朋友就与大熊猫“绝缘”了。这位小朋友以后仍可以在动物园等场所参观熊猫馆,但仍然要遵守公共秩序和参观要求。而对家长来说,也需从中吸取教训,注重通过教育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行为,涵养得体的公共场所礼仪。小朋友总是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其行为本没有什么边界感,家长就要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多些循循善诱,多些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尤其在公共场合,不能由着孩子任性而为。
下周一,日本将选举新任首相
郑钦文,又创造历史!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