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图文】王小奇作品——漫话耳鸣

文摘   2025-02-07 16:26   宁夏  

漫话耳鸣

王小奇作品


最近几年,我偶尔耳鸣,声音很小,两三秒而已,我没在意。

最近半年,我工作忙,压力大,耳鸣多了,声音大了,十几秒到半分钟,我还没在意。

2个月前,我情绪低落,每天熬夜看电视剧,耳鸣常持续几分钟,我还没在意。

1个月后的一天凌晨,我正看电视剧,突然停电了,吓了一跳,然后继续看,这时耳鸣又出现了……

我还继续看,因为以往它会很快消失。

过了一会,它还在响,我怕极了,我怕它会一直响,不再消失。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看过一本书上说,耳鸣是身体发出的警告,提醒你身体要出状况了。

于是我马上关上手机,静下心来,什么都不想,安心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床,我的耳鸣不响了。

从那之后,我调整了自己低落的情绪,不再熬夜,耳鸣到目前没再出现。

耳鸣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耳鸣是耳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烦扰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对于耳鸣的定义,是指无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感知到的无意义的声音信号。而在临床工作中,大家提及的耳鸣又往往会超出这个耳鸣定义的范畴,于是就引出了宽泛的耳鸣定义:包括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与主观性耳鸣相反就是要有现实的声源,也就是耳朵实实在在听到了声音,声源消失,耳鸣消失。

国外耳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人耳鸣的患病率为10.1%~14.5%。对于超过3~6个月的持续性耳鸣,国内外学者认同为:外周听觉系统的损害引起的脑干、皮质下或大脑皮层水平异常兴奋性去传入而导致的中枢代偿反应。或者说起因在外周,而发展和维持在中枢,是听力损伤后所继发的听觉皮层异常的适应性改变的结果。

耳鸣的诊断

耳鸣持续时间有长有短,会间歇出现,也会持续存在,有低频调的耳嗡鸣,亦有高频调的似“蝉鸣”的声音。耳鸣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以及各种听力学、影像学辅助检查。看专业医生首先要排除比如:颅脑血管畸形、压迫病症,以及有可能的颅脑占位病变等。

耳鸣的治疗和转归

如何改善耳鸣一方面困扰着患者,另一方面又促使医生潜心研究。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案是综合治疗,合理的针对耳鸣本身(声音治疗)、情绪问题(咨询和药物治疗)、失眠问题(物理或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干预。耳鸣是一个症状,身后或涉及听觉感官的功能或者结构异常,这种往往是早期的轻症,甚至多数可以自我恢复。这也是为何90%以上的人经历过耳鸣,而真正持续存在的耳鸣不足十分之一的原因。对于三个月之内的耳鸣,多数情况下只需要治疗疾病本身,而不需要处理耳鸣这个症状,疾病好转,耳鸣自然好转。

当然有一些耳鸣的出现只是一种大脑功能的变化,所以持续时间长,但是经过合理治疗也可以逆转,这种情况只能慢慢来,越急效果越相反。耳鸣既然能产生,为何就不能消失呢?

比如,耳鸣的声音治疗,除医院 “声信息”等专业的治疗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在家尝试,如:睡前听听轻音乐,在卧室置鱼缸,用鱼缸加氧泵宽泛的流水声掩盖耳鸣声。想一想“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酣睡意境。

情绪管理治疗:我们也可以尝试与耳鸣做朋友,相互适应,最终将耳鸣边缘化,或许不知不觉耳鸣就退场了。

结语

当我们晚上睡眠不好或环境很安静的时候出现的耳鸣,多数是生理性耳鸣,不是病,是人体在正常生理活动下所引起的,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大部分的时候会被忽略,夜晚安静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听见。然而,很多时候当耳鸣刚开始出现时,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耳朵会突然响,心里就会紧张、焦虑。殊不知,耳鸣与情绪和睡眠是相关的,负面情绪会加重耳鸣,耳鸣又会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让你睡眠不好,睡眠不好又会加重耳鸣,造成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其实,耳鸣只是在提醒你,你最近累了,压力太大了,手机电脑看的太多了,心情不好,睡眠不好的状态,再发展下去就要影响身体健康了。这时,只要放松心情,不要紧张焦虑,改善睡眠品质,睡个好觉,耳鸣自然会变好。

同时建议大家,三个月内的耳鸣,治疗可能的疾病为主,耳鸣本身可以音乐治疗,但是这时候的耳鸣绝对不是主要问题。三个月以上的耳鸣,有一部分会持续存在,甚至超过几年,这是不经过治疗的情况,经过合理的耳鸣综合治疗,多数可以治好的。所以,有耳鸣不需要急躁、焦虑和抑郁,只需要一步一步来排除严重疾病可能,然后合理的接受治疗就可以了。耳鸣真的不是严重的问题,耳鸣也不是坏东西,反而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仅此而已。



作品编号:【0223-101】



作品简介


耳鸣是耳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人耳鸣的患病率为10.1%~14.5%。耳鸣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声音有间歇亦有持续,有低频调亦有高频调。耳鸣病因复杂,可涉及颅脑内外神经、血管及有可能的颅脑占位病变等。作者见证了很多受耳鸣困扰的患者,慢慢患上焦虑、抑郁等,苦不堪言。如何改善耳鸣一方面困扰着患者,另一方面又促使医生潜心研究。

作品通过原创漫画的形式帮助大家解析耳鸣疾病,了解耳鸣的起因、患病、诊断和康复治疗等。

目的是要告知大家,有耳鸣不需要急躁、焦虑和抑郁,只需要逐步排除可能的严重疾病,合理的接受综合治疗(如:声音治疗、物理或药物治疗等),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焦虑,改善睡眠等,多数可以治好的。耳鸣不是坏东西,反而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仅此而已。



作品特点


作品采用原创漫画的形式,传递耳鸣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幽默生动。10幅漫画作品均由作者根据情景细心设计。配套文字简短精炼,通俗易懂。更好地助大家解析耳鸣疾病,了解耳鸣的起因、患病、诊断和康复治疗等。




王小奇

神经电生理主管技师。

在青县人民医院从事听力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工作13年。先后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进修学习;尤其擅长纯音听阈检测、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等,对耳聋、耳鸣病及前庭眩晕病诊断,职业病、伤残病及伪聋鉴定等,提供有力支撑。精准的ABR检查帮助筛查出了很多听神经瘤患者。

参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及相关因素研究,荣获2012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健康世界》杂志等发表论文4篇。其“河北地区村民与天津市民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谱比较”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年47卷第10期。

2019年创建了自己的医学科普公众号“医学漫画科普”,用卡通漫画的形式科普医学知识。

2019年7月为公众号设计了原创卡通形象代言人——小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
















作者:王小奇 

指导老师:王泽海

排版:木南山

校对:张晓艳



宁夏医疗保障
宣传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等基本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