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述说,不容忘记的出发

政务   2024-10-15 16:43   江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九十年前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九十年来,中外学者研究长征、赞美长征,甚至重走长征,依然被长征这段传奇征程所震撼、所折服。
九十年过去,新旧人间已换,但长征精神依然历久弥新,给人启迪。
伟大征程,永恒记忆。跨越九十年时空,我们再次重温长征,对话长征,总有一些感悟在心间,总有一些力量在心中。
(一)
云石山,位于江西瑞金城西19公里处。虽名为山,实则为一座高不足50米的小丘。别看它并不起眼,这里却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毛泽东、张闻天在这里短暂居住。有党史专家认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机构与部队从这里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云石山也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更多的革命力量,1934年10月10日,中革军委在云石山发布了第五号命令,中央机关的领导齐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编入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与当地群众洒泪告别,踏上漫漫长征路。
长征出发前,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林伯渠,来到瑞金云石山乡的梅坑村,与年近六旬的何叔衡话别,之后写下一首《别梅坑》的送别诗:"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足见情深谊长、难舍难分……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总结经验,调整战略,使红军能够在困难中求生存,在挫折中求发展,在失败中寻找胜利的契机。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中每迈出一个胜利的步伐,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这昭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无数历史经验证明,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信念,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化危机。
从瑞金到北京,从长征到新长征,今天,我们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要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就必须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
十月里格秋风,江西赣州,于都河依然静静流淌。
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在于都河畔集结,开始战略转移。
九十年,硝烟散去,如今,于都被称为长征起点,初心之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这里巍然伫立,十里长堤,留下醒目的"长征渡口"石碑,大理石上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它们仿佛都在默默述说着90年前的那场远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从时间的逻辑上看,初心是历史的存在,是最初的宗旨、动机,是第一颗扣子;从政治的逻辑看,初心是未来的存在,是前行的灯塔、旗帜,是永恒不变的信念。
九十年过去,我们每一次站在于都河畔,这个当年红军集结出发地,都要想一想,问一问,走得再远,是否常记起来时的路?今天幸福生活的源头在哪?当年是什么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真正为人民打江山?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三)
这里是当年被誉为"中央苏区北大门"的江西广昌。九十年前,一场惨烈的保卫战在这里打响。很多人或许不知道,1934年的广昌保卫战失利,是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之始。
广昌保卫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三阶段,历时18天。这是红军历史上最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红军损失惨重,给此后的作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广昌保卫战是李德等人的指挥错误直接导致的。战后,彭德怀怒斥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痛!"
广昌战役的失败,引发多重历史效应,其中之一就是迫使临时中央萌生了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想法。尽管1934年10月10日长征出发时间与广昌战役4月28日失败的时间相距5个多月共162天,这期间,博古等临时中央的人还组织了多场阻击战,想挽回败局,但是,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出中央根据地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时意味深长地说:"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长征的胜利是长征精神的胜利,也是长征路线的胜利。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认为,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的必胜信念,是修正错误开创新局面的果决勇气,是一往无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运用好长征精神这个法宝,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今天,世界并不太平,我们面对风险挑战,要多想想当年的党和红军,怎么汲取教训,怎么危中寻机,不断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方向。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我们都要在决策和执行中,不蛮干、不盲从、不脱离实际。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更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战略定力,独立自主地去应对。
(四)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田古陂打胜仗。"
陆定一诗中提到的新田胜仗,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第一仗,江西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就是此仗所在地。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远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可是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
离开苏区的8.6万红军,最终只有7000多人走到了陕北。这是一支有崇高信念、有崇高使命、有牺牲奉献精神的部队,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都坚信"革命不会失败,革命的火种不断,革命的高潮一定会来","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
可以说,长征,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之路。
九十年来,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手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把军队搞得更强大,这样底气才足、腰杆才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军历来以敢打敢拼闻名于世,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必须大力培养敢于淬火、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这样的军队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五)
九十年前,江西瑞金"红军村"华屋村里17个年轻后生踏上征程。出发前,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
长征出发前夕,瑞金、于都等地百姓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留下了"八万六千个告别""九死一生的承诺""万水千山的牵挂""一生一世的守望"等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周恩来同志曾感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形成的。可以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更可以说,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密切联系群众,在新长征路上一刻也不能丢。从万里长征到建立新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恒不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让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浇铸的长征精神,化作干群同心加油干的一幕幕现实图景,铺展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六)
在苏区模范县江西兴国,几乎每一公里长征路,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
九十年前的长征,付出的代价是令人震撼的。仅湘江战役,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据统计,长征途中几乎每走一公里就倒下3名赣南籍战士。江西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3万人,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23万多人。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1935年5月方志敏在狱中所写《可爱的中国》中的词句。我们也要永远铭记那些留在苏区未能长征或虽已踏上征途,却未能走到陕北的先烈,还有更多支持革命的无名英雄。
为了革命成功,邱金辉惨遭点"天灯"、剜心肝酷刑,宁死不屈;刘仁堪脚蘸被敌人割下舌头流淌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他们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
艰难征程,山河见证。纪念红军长征,不只是要缅怀和感叹红军将士所创造的英雄业绩,更重要的,要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开国上将萧华之女萧霞说,她每次来江西,都对这片热土充满回忆,充满感情,也感叹于这片土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于都县禾丰镇珠塘村老党员华仁发说:"长征路上的动人故事挖不完、讲不尽,每一次听心里都很触动。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一定不能忘了革命先辈的付出。"
沧桑巨变,时间见证。那些曾渡红军远征的临时浮桥,如今变成了结实美观的民生桥;那些曾为成长的理想遮风避雨的危旧土坯房,如今变成了白墙黛瓦的宜居房;那些曾经浑浊的井塘水,如今变成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那些曾在暗夜中照亮前行道路的松明火,如今变成了安全明亮的暖心灯;那些留下过无数深深浅浅脚印的狭窄土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
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沿着革命先烈接续前进的奋斗史。如今,赣南300多万农户告别土坯房,关键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全省第一,昌赣高铁、赣深高铁等开通,苏区全面迈入"高铁时代"……传承、发展,依然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七)
2002年,英国两位研究中国的学者"李爱德"和"马普安"来到中国,制定了一条从江西到陕西吴起的路线,走了一遍红军走过的路,写下了《两个人的长征》这本书。
1984年,时年76岁的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飞越大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重走长征路"。
数十年来,这条蜿蜒曲折的长征路如同一束永不褪色的"红飘带",吸引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年龄的人踏上这条路,体验这条路。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把红军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轰动的影响。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认为:"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幸存者的史诗》一书中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长征之所以在九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为世人关注,在于它有着超越时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魅力,在于它有着激励人们为了理想和信仰克服困难、坚持前进的持久动力。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当前,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我们应如何向世界讲好长征故事?如何向世界展示新长征路上的新气象、新风采、新面貌?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认为,要汇聚互联网的力量,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在今昔对比和时空交错间,讲好长征路上的新故事,讲透彻中国共产党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将成功。
国防大学教授、军事专家刘波认为,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比如用虚拟仿真技术、元宇宙等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讲述长征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长征精神播撒、浸润到世界青年心中。
(八)
震撼人心的《长征第一渡》,在长征大剧院驻场演出,重现当年红军渡河出征的感人情景,场场都令观众泪流满面。
在于都,长征学院仅开学一年就接收培训学员15万人,红军后代自发组建的长征源合唱团,坚持十三年赴全国各地公益演出《长征组歌》600多场,长征源演艺团在红军出发渡口倾情演绎情景剧《告别》500多场,红色精品剧目成为长征精神传承的精彩文艺品牌。
赣州文艺的百花园里,以长征为主题的文艺精品"火出圈"。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八子参军》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国巡演数百场。动漫《长征先锋》在100多家电视频道及新媒体播放,点击量累计1.3亿,并与5个海外平台签约。
长征是红土儿女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于都县以"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的方式,打造了一支支宣传创新理论、讲好长征故事、播撒思想火种的"轻骑兵"。从乡村到城市,从校园到机关,从线上到线下,长征精神伴随着他们奔忙的脚步和动情的演绎,越传越远、越传越响。
红色家底既要"守牢",更要"用活"。宣传好长征精神,一方面,就要做好长征路上沿线设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指导好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的建设,打造长征路上沿线的旅游胜地。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各种载体,多形式活化利用与创新宣传长征文化资源,共同讲好长征故事、领袖故事、英烈故事、老区发展故事,让红色情怀历久弥新,长征精神浸润人心。
(九)
九十年前,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如今,这里又成"新长征、再出发"的号召发起点。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考察,站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方,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新长征、再出发"的伟大号召。
"新长征,再出发",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宣示和激励。
新长征路上,信仰、信念、信心是长征传承给我们不变的红色基因。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注定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必然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可期,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新长征路上,在变革中抓机遇、把方向是长征传承给我们不忘的红色密码。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因素增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今天,在世界大变革环境中能否把握前进方向、抓住战略机遇,关键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否有足够的本领担当。
新长征路上,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是长征传承给我们不懈的红色内驱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不能指望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由于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作风状况上还处于亚健康状态,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又要开拓创新,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新长征路上,接续奋斗、再立新功是长征传承给我们永恒的红色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都有差别,但共同点在于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于群山之巅俯瞰大地苍茫,自时间长河洞见风云激荡。
九十年,忆的是历史,叙的是浴血,写的是求索,述的是大道,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
在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当先锋",我们要始终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抱持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在困难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锤炼本领,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继往开来再出发。
"长征仍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长征永远在路上。(刘崇智、刘乐明)
来源:今视频·长天新闻

● 扫码关注我们 ●


中共东台市委党校

东台市行政学校

东台市社会主义学校

新媒体工作室

东台党校
中共东台市委党校,为您提供理论前沿、政策解读、热点透视、哲理思辨、培训轮训、教学科研、学历教育、党校动态等最新资讯,致力打造东台“掌上党校”、“无线党校”、“智慧党校”。\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