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见到你了,李白、屈原!“大家遇见大家”活动走进安陆、秭归

时事   2024-10-20 23:33   湖北  


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詹钘

摄影记者 马鑫 王永胜


10月19日,“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在武汉璀璨启幕。


今日,长江文学周“大家遇见大家”系列文学讲座在湖北安陆、秭归举办,熊召政、孟修祥名家跨越千年,与屈原、李白开启一场诗意对话。


遇见诗仙李白,共话诗酒田园


共赴长江文学周,遇见李白话春秋。


10月20日,“大家遇见大家·遇见李白”活动走进安陆。


一场以“走近李白”为主旨的学术讲座,一场以“解读李白诗词”为主旨的文学讲座,分别在当天下午和晚上举行。


大雨滂沱,下了一个下午和晚上,但浇不灭文学爱好者走近李白,读懂李白,共同探讨李白的诗与远方。


几位李白的“铁杆粉丝”笑称,难怪杜甫要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夸赞李白,这是大约1300年前淋湿过李白衣襟的雨,又下了起来吧?!还有一位诗人叹道:酒仙李白,这是你的“酒飞”顿作倾盆雨吗?


这真是:遇见李白,诗情亦蹁跹,画意更缱绻。


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江大学教授孟修祥,湖北卫视知名主持人、安陆文化大使聂文,与安陆李白村文化旅游区主理人江珊共聚安陆李白村,为文学爱好者解读不一样的李白。


一场讲座:

走近李白,读懂一个符号


李白曾经“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作为数次探访安陆的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江大学教授孟修祥到达安陆的当日中午便以适量白酒佐餐。


“李白酒隐安陆十年,人到安陆岂能无酒?”孟教授在《走近李白》讲座的开场白中幽默说道。伴随着他深入浅出的讲座,李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在场来自安陆、孝感、应城、云梦的百余名文学爱好者、李白的铁杆“粉丝”,也因此不仅“走近”了诗仙李白,也“走进”了李白。


孟修祥在《走近李白》讲座中


李白究竟何许人也?孟教授旁征博引: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说过:“士以气为主。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则称“李白斗酒诗百篇”。到了现代,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文中这样评价李白:“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而诗人余光中的评价更是被“李白粉”和广大网友熟知且充满诗情画意:“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人类共通的精神旨趣,使我们能够走近李白。诗人的生命体验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既是本能的,也是文化的。我们的阅读与阐释,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延续与扩展。”孟教授强调。


《走近李白》讲座现场


他还在总结中诵叹,英国人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人则有“说不尽的李白”,除了纯粹学术研究,当下演绎与诠释李白及其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如电影、电视、戏曲、书画以及文创产品等,正充分说明其被不断演绎和重新诠释有着广阔的空间。“李白恰似一个符号,‘走近李白’,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永恒魅力的话题,太白遗风,历久弥新!”


一场直播:

解读李白,读懂一个灵魂


在隐居安陆期间,李白不仅写下了《将进酒》《蜀道难》等名篇,更与当地的山水人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生活和创作,成为安陆乃至长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晚,孟修祥教授与湖北卫视知名主持人、安陆文化大使聂文及安陆李白村文化旅游区主理人江珊一起走进直播间,与众多网友一起再次走近李白,解读李白。


直播间三人对谈


作为安陆李白村的新农人,江珊“考验”网友是否知道李白在安陆留下的诗作《山中问答》。结果,有网友在留言中立即作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三人异口同声:哇,看来李白“铁粉”不少,安陆的美景也名扬天下。


孟修祥教授说,正如“天子呼来不上船”所呈现的豪迈,诗酒精神最忠于李白的个性,真实地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聂文作为安陆文化大使,则跟网友分享了李白生命里的“游侠”风格。他介绍,李白的游侠诗如《侠客行》《赠崔侍御》《幽州胡马客歌》等大部分写于青年时期,除了所处时代的原因,更与他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精神气质有关。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直播间不断“飘”过的一些诗歌,又让三人与网友一起吟诵,分享了李白的“乡愁”。江珊介绍,李白的诗歌中饱含对安陆的依恋之情,其中有20余篇称安陆为“故乡”“故国”“故里”“故巢”“故山”“乡中”。


两个半小时的直播,那个诗仙、酒仙、谪仙仿佛回来了。他那穿越千年的吟唱,令直播间里的对谈者和万千网友,梦回李白的诗酒田园。


“遇见李白”海报


我又见到你了,屈原!


10月20日,湖北秭归凤凰山,秋雨绵绵。


屈原祠依凤凰山而建,“大家遇见大家·遇见屈原”活动在这里举行。


当天上午,屈原祠内时空交错,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与诗祖屈原跨越时空对谈。孩子们在祠内朗诵《橘颂》,现代诗人吟唱《离骚》,这是一次对屈原的怀念和祭祀,更是对千年诗歌的传承和歌颂。


上午8时30分许,大家沿山门而上,进入屈原祠。


屈原祠为纪念屈原而建,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历经两次搬迁后,来到秭归凤凰山,并于2010年6月对外开放。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在进入山门后的天井处,由演员饰演的“屈原”从前殿现身,一边吟诵诗词一边沿逐级台阶而下。


遇见屈原


熊召政走上前去,与2000年前的师祖屈原对话。“我又见到你了,屈原,这么活灵活现地站在我的面前。”熊召政说,他的熊氏和屈氏本是一家。在他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曾借司马迁之言告诉屈原,在他投江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将粽子投入江中,每年端午都会吃粽子。


“你有这么多好诗能留给后人,我们都感觉到无比欣慰。”熊召政和“屈原”一同来到前殿,听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朗诵《橘颂》。


《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这首诗托物言志,以橘树自喻,抒发其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在雨中欣赏《橘颂》,更增添了一份对屈原的共情。


对谈屈原


屈原祠的展览馆前,身穿蓝色长褂的“诗人”开始了他们的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们是来自秭归“三闾骚坛”农民诗社的四位诗人。诗社每年都会举行骚坛诗会,一年出一本骚坛诗集。


骚坛诗人的吟唱,穿越古今,带着众人回到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熊召政回忆,1982年,他曾到秭归参加端午诗会。那场诗会,全国来了七十多名诗人,他至今仍记得当年大家一起乘坐柳叶舟沿江而行的场景。农民诗社的传承和持续,是对屈原的歌唱,也是对屈原的继承。


祭拜屈原


在安歌合唱团演唱201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主题歌《相约永恒》后,现场人员一同来到屈原铜像前,敬献兰草,祭拜屈原。众人深深鞠躬,表达思念和敬仰之情。熊召政表示,屈原的故乡越建越好,屈原能够在秭归“安享天年”。他还说,对屈原这位伟大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把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家身上发扬光大。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张艳 詹钘

摄影记者:马鑫 王永胜

编辑:陈曦紫

审核:谢礼逵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