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栏】每周一习语·青春正能量——第十二期

文摘   2024-11-17 21:48   河北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淀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就没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就没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就会失去独立的意志和民族尊严,很有可能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大举文化渗透下被蚕食、同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植物的根系,深深扎入中华大地的沃土之中,在漫长历史中不断汲取养分。这一坚实根基,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体系,以及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精神底色,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家国情怀传承好。

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主动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以阅读史书、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我们更应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在科研创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国防建设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期编辑:何佳丽、赵研硕、赵乐华

赵贺、张忠轩、张莹


扫码关注我们

排版|贾瑞瑞
初审|宁与滋  审核|张聪  复审|高清波
出品|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