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历史源流,见自然奥秘,一景一韵,奏出阵阵回响。
塞上明珠,彰显独特魅力,黄河水畔,古峡道旁,我在等风,也在等你……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青铜峡十八景中的“青铜峡水利枢纽”这项工程入选了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是我国在黄河上建立的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是宁夏20世纪文明创造的历史见证,这项工程就是“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防洪、防凌、城市工业用水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2010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青铜峡拦河大坝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公布为宁夏第一批革命文物。工程历经了“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文革”等特殊的历史时期,工程建设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边设计、边施工,克服诸多困难。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全国各地5000多名水电专家、技术职工组成的水电建设大军,在青铜峡安营扎寨,开始了为期10年的水利工程建设。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举全区之力,从12个县市先后动员了1.8万多民工,自带干粮和工具,参加会战,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壮美赞歌。
1974年9月17日,新华社刊发通讯《英雄战黄河 塞上添明珠——记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设》,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塞上明珠”。1955年11月,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李奎顺总工程师带领青铜峡坝址选线查勘组,在青铜峡8公里长峡谷内,选择了山神庙(现大禹文化园上游3公里处)、点将台(现一百零八塔)及龙王庙(现大峡谷景区游艇码头)三条勘测研究坝线,筹备勘探工作。
1957年,勘探设计人员经过地质勘探排除山神庙、点将台选址,最终选定3线为青铜峡拦河大坝施工坝线。1958年提出了初步设计阶段地质报告。1956年8月,担任水电部北京勘察设计院青铜峡枢纽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的万宗尧以他的在苏联动力学院留学时的毕业论文《闸墩式水电站研究》作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蓝本,确定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闸墩式水电站布置方案。青铜峡拦河大坝于1958年8月兴建,1960年2月,青铜峡拦河大坝截流,工程实现了设计的任务规定,灌溉工程符合“控制水量,减少泥沙达到经济用水和减少岁修费用”的要求,发挥灌溉效益。1968年水库运营初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仅4.78亿公斤。青铜峡水库建成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到1984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1.3亿公斤,净增1.36倍。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宁夏引黄灌区无坝引水的历史,使银川平原水浇地面积由150万亩增加到600万亩,成为宁夏主要的粮食基地和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