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护航亚冬,春节将至,应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文摘   2025-01-24 16:37   黑龙江  






2025年春节和亚冬会日益临近,我省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在给即将开幕的亚冬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加油助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春节将至,我们更应该科学的饮食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美食是春节的永恒主题,但如果不注意饮食习惯,春节期间也容易发生各种饮食健康相关的麻烦,给欢乐的节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年夜饭后,大部分家庭的冰箱被剩菜充斥着,食之担心,弃之可惜,到底怎么处理才合适?

剩菜务必加热熟透再吃

如果是当天的热菜放凉了吃,也没有大问题,但如果是隔夜的饭菜,建议还是回锅加热后再吃。因为冰箱里的温度不能彻底杀灭新滋生的细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繁衍,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加热,以避免发生胃肠道功能不适或食物中毒。建议如有隔夜菜一定要在24小时内吃完。

绿叶蔬菜不要剩

隔夜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成亚硝胺,后者是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毒性,摄入0.3-0.5g就可以中毒,1-3g可致人死亡。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食后1-3小时即可出现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等缺氧症状,患者还可出现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等,严重者昏迷、惊厥,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所以剩下来的叶类菜最好不要再吃了。处理建议:在短时间内(两三个小时)食用完毕。若剩余不建议放入冰箱冷藏,以免细菌交叉感染,造成食物变质,一旦误食亚硝酸盐,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和导泄等方法,尽快排出体内未被吸收的亚硝酸盐,并立即就医。

水果和蔬菜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帮助消化,消除因节日饮食过多导致的腹胀感。橙汁和木瓜有助于去热滞,适宜饭后饮用或食用。对于因节日过量摄入的甜品,可以吃些杨桃、青苹果来调节口味。

海鲜

海鲜是节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都认为海鲜好消化,其实不然。蛋白质的消化总体而言比碳水化合物难,而且后期代谢更麻烦,会给肝脏和肾脏造成相当大的负担。隔夜海鲜凉吃也容易引发疾病,经过冷却之后,细菌会自然再生或者重新复活,因此吃海鲜一定要煮熟,不吃隔夜海鲜。

饮酒安全

自古以来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无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如今,新春佳节亲友相聚免不了在共享团圆之乐时欢饮达旦。适量饮酒可能对身体有一些益处,但过量的饮酒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过度饮酒,适度“怂”一些。

有的群众喝高了可能拿错酒瓶,往往误将含有甲醇的生物燃料当成酒来喝,从而引起食源性甲醇中毒,给不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警惕性,拒绝食源性甲醇中毒事件发生,营造安全祥和的节日氛围。我国食源性甲醇中毒多由误喝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喝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掺兑”的假酒引起。工业酒精顾名思义是指用于工业的酒精,它常含有甲醇等有毒有害物质,是不可食用的。由于工业酒精可用作火锅燃料、玻璃清洗剂等,因保管不善误把工业酒精当作正常白酒饮用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

甲醇极易经消化道吸收,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可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其毒性与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甲酸的蓄积量有关。甲醇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8-36小时,如同时摄入乙醇,则潜伏期会延长。

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力模糊等,重症患者会出现双目失明、神志不清、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严重中毒会导致死亡。请大家提高警惕性!

总之,春节饮食健康科普旨在提醒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关注饮食健康,让春节的快乐与健康并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请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通过合理搭配、控制饮食量、注意食品安全、适量饮酒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我们可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转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齐齐哈尔市卫健委
欢迎关注齐齐哈尔市卫健委订阅号,你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