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铭指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破传统产业转型瓶颈的钥匙、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依托,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产业竞争力、夯实制造业支撑的重要着力点。
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梳理各地资源禀赋、历史条件、产业基础等,细分行业特点,精准发力、科学施策。 要坚持系统观念,用好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兼顾新赛道和传统产业领域,既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又积极合理地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发挥集群效应,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上下联动促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晋中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常书铭指出,开发区和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各级各部门——
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加快推动开发区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争取用好国省政策,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持“项目为王”,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全力抓好相关项目开工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投产投运,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要以质量效益为先导,因地制宜、科学分类,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扎实推动规上工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壮大一批本地“生”、本地“养”的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
要强化招商引资,出台相关招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切实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要明确实干导向,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把能否谋划好、招引好、推动好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各级干部担当精神、工作作风、实践能力的试金石,进一步压实属地、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擂台比武、激励鞭策作用,形成竞奔发展、全力拼搏的良好态势。
文 / 记者 雷甫 图 / 记者 杨洋
丨来源: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