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 宁夏治沙经验首次亮相《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 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

时事   2024-12-05 09:31   宁夏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正在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12月4日下午,以“推动生态脆弱区绿富同兴 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为主题的“中国馆”边会活动上,宁夏代表推介了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技术和措施,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宁夏经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截至2023年10月,共有197个缔约国。《公约》缔约方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期间,缔约国会建馆展示本国的荒漠化防治成果。今年,中国馆的规模是除主办国之外最大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军说:“联合国对我们评价的就是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全球环境500佳的案例就是我们的草方格技术。”

在中国馆的展示区里,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和电动马达式沙漠植苗工具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它们是由治沙专家、中卫市国有林场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发明的。 
宁夏中卫市国有林场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表示:“以前用铁锹造林的时候,效率特别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这个“干”字型沙漠造林工具,有了它造林成活率比传统的铁锹挖坑造林成活提高了25%,劳动效率提高了1倍,这些年为我们宁夏节约治沙资金6000多万元。”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包围,曾经是荒漠化和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宁夏探索建立了局省共建、区域协作、国际合作等治沙新机制,示范推广刷状网绳、蓝藻沙结皮、高效植苗等一批治理成本低的治沙新技术。其中蓝藻沙结皮技术把草方格内流动沙地结皮时间由原来的10—20年缩短至2年;创新实施了“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藤灌草”生态修复等一批综合效益高的治沙新模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瓦莱丽﹒希基说:“宁夏通过实施沙漠地区沙丘稳定、封牧灌丛治理退化、黄河两岸农田防护林和基础设施保护等四项因地施治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该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使植物成活率提高了近50%。”

目前,宁夏境内全部流动沙地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时的2.4%,提高到现在的11.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03年禁牧封育前的35%,提高到现在的56.8%,探索走出了生态脆弱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新路子。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创新处处长约翰斯·卡里卡表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伙伴关系,它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表明创新、知识和合作可以取得什么成就。宁夏的成功案例,为全球面临类似挑战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直播60分
宁夏公共节目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