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励志语录
人一到老,心中便会升起千愁万绪,感慨时光的易逝,愁苦未来的方向。
尤其是到了退休的年纪,生活将会发生很大的颠覆,自己也要花些时间努力适应。
其实,退休不仅意味着过去的结束,也代表着全新的开始。
这个时候,除了会面临着身体状况上的改变,还要应对诸多关系中产生的问题。
想要拥有幸福的桑榆暮景,安心的享受天伦之乐,需要自己高超的智慧,和用心的经营。
所以退休以后,请一定要藏起这3样东西,千万别让儿女知道。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无论子女做了何种选择,都会加以干涉,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甚至有极端的人士,认为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就必须无条件服从自己。
就算自己年事已高,依旧对子女颐指气使,强迫子女对自己惟命是从,不能有任何反抗。
也有一些父母,打着“以爱之名”的旗号,将子女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掌之中。
演员朱雨辰在出演电视剧《奋斗》之后,一时间人气火爆且片约不断。
可年过不惑的他,去至今仍是单身一人,而究其根本与他的母亲不无关系。
在一档综艺节目上,他的母亲曾表示:“我是在用生命爱自己的儿子。”
每天早上4点,70多岁的她便要起床给儿子熬梨水,这样坚持了十多年。
她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对儿媳妇要求,甚至表示“我会对孩子的婚姻进行干扰。”
虽然她对儿子的爱显而易见,但更让感到窒息的,则是她过分的控制欲。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人到晚年,时间精力都格外宝贵。
与其过度参与儿女的人生,不如把精力放到自己的生活中,照顾自己就已足够。
歌德曾说:“ 生活之所以让人感觉疲惫,一半源于生存,另一半则源于攀比。”
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也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也因为如此才有了攀比。
在众多欲望之中,攀比之心往往根深蒂固,很难剔除,尤其是儿女之于父母。
孩子年幼时,比拼学习成绩,子女成人后,比拼工作收入,儿女嫁娶时,又比拼生活好坏。
儿女不像是活生生的人,反而更像是用来攀比的工具,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一旦欲望超过了自身的能力,便开始自怨自艾,对自己和子女心生怨气,活得愤懑痛苦。
在贴吧,就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的母亲从小就喜欢拿他和别人比,小时候总是嫌弃自己成绩不好,说自己没有出息。
等自己工作以后,又总是打听自己的收入,并且又与街坊四邻的孩子做对比。
就连自己找的女朋友,都要和别人家的媳妇,对比外貌和家境,然后又批评教育自己一番。
结婚以后,有了小孙子,又开始拿自家孙子和别人家的作对比......
就这样周而复始,仿佛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被迫陷入了母亲布置的死循环之中。
“人一旦有了攀比之心,人性坏的一面就会占上风,就会失去人们天生的宁静祥和的本性。”
攀比欲是无限的,人越大越应该放下过多的执念。
收敛欲望,修身养性,安度晚年就是最大的幸福。
王尔德曾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退休以后,不少老人都在尽力满足子女的花销,把辛苦积攒的储蓄,放任给子女挥霍。
看上去,这样是在帮助子女,但其实这样做,只是把自己最后的保障主动放弃。
毕竟退休以后,许多事情自己都是有心无力,生活的唯一保障和收入,就仅有退休金了。
于情于理,一家人确实应该互相扶持,但一些超过原则的事,父母也不要替子女承担。
稍有不慎,自己就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尴尬局面。
就像电视剧《安家》中,老严夫妻辛苦了大半辈子,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
当时儿子准备成家,为了迫使老两口赶快出钱买房,老严的儿子和儿媳不惜上演假怀孕的戏码。
老严原本想贷款买房,这样儿子和儿媳可以帮忙分担一些压力,自己也能留点钱养老。
但在他人的怂恿,和儿子儿媳的施压之下,最终选择了出全款买房。
可等老两口兴高采烈地要搬进新房时,却发现亲家母早已捷足先登,出了钱的两人反而被拒之门外。
正如东野圭吾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样是太阳,另一样是人心。”
任何时候,都不要用金钱考验人性,哪怕是自己最亲的家人。
藏好自己的退休金,这样自己的生活才有底气,也不至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很喜欢《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父母与儿女的缘分,是一场轮回般的索取和付出。
而真正的爱,是适度的付出和适当的退出。
人老了,学会慢慢退出子女的生活,该给的关心和帮助及时送去,该放开的手也要趁早松开。
少操点心就多点快乐,不为琐事忧愁就能保持幸福。
转载自: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