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
邓颖超与周恩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邓颖超和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参与组织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她还和周恩来、马骏、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3年她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从此,她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开始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职业革命家生涯。
1924年,邓颖超(左一)等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骨干成员合影
1925年夏,邓颖超被调到广东,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妇委书记和国民党省党部妇女部秘书等职。她同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真诚合作,组织广大妇女投身国民革命。
1926年,邓颖超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她为推进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颖超从广东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党的地下工作五年。
1938年,邓颖超当选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的参政员。在历次国民参政会上,同董必武等中共方面的参政员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9年,邓颖超怀抱工作人员的孩子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合影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邓颖超与中共方面的其他参政员一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抗议国民党的反共罪行。
而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的爱情,一直被人所赞扬。
这是他们结婚期间留影,这一年,他27岁,她21岁。
结婚那一天,邓颖超刚从天津匆匆赶到广州,和周恩来在广州拍了结婚照。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
正如邓颖超说:“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
1926年8月8日广东汕头,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周年纪念。
风风雨雨,枪林弹火,已经走过四十五载。
彼时的周总理已经年过古稀,时间不仅侵蚀了他的容颜,也慢慢地侵蚀了他的体魄。他的心脏病时常发作,后来又患了癌症,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邓颖超痛在心里,却不能打扰、不敢阻扰,她深知压在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她只能默默地陪着他,尽量给他以安慰和温存。邓颖超同志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是她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